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映萍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创新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能力目标,也是中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当今社会早已进入到了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也在创新,也在改革;作为教学工作者无疑要肩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尤其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意五个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扩大知识面
知识面的狭窄是导致学生不懂得分析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的原因。在平常的学习中,多数学生课外看的书多数是言情、武打之类的小说,很少涉及到历史文献。在他们看来,历史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上门课程,没有什么吸引力。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历史知识,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认识上,很难答好高考试题。比如对于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评价,多数同学只是看到这种制度的残酷性,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而没有理解这种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2000多年,一定有它的合理性的一面: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如康熙帝组织清军击退俄国对我国的入侵,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二、镇压国内的叛乱,维护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如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三、组织人民进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如修建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从考试的情况盾,一些阅读比较广泛的同学对后面的评价答得较好。而一些知识面狭窄的同学,几乎是狗咬乌龟——无从下手,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从学校的图书馆选择了一些图书,如《东周列国志》、《新中国的外交风云》、《世界历史人物丛书》、《洪秀全》等书,配合教学的进度,供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一篇读书心得。或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或对某件事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写自己阅读后对人生的感触等。
二、用“形象记忆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是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学科,有各种个别的、偶然的或特殊的现象,用与本事物缺乏联系的知识,去努力找出与其他事物有联系的一面。采取形象记忆法,可以加深印象。
教师讲述沙皇俄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时,结合课本地图,边讲边在黑板上演示如下图,学生边看边记,学生对“16-19世纪俄国由一内陆小国扩张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这一过程有了很形象、很深刻的认识。
打败瑞典,吞并芬兰,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瓜分波兰 沙 俄 侵占西伯利亚、中国部分领土
对土耳其战争取得黑海出海口
我在一次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讲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部分时,将分别代表帝国主义国家的禽兽图案课前已绘制先后贴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地区内,这样即省时省力,又形象生动地说明”帝国主义似禽兽般将中华大好河山瓜分得四分五裂,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收到强烈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胆识,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尤其是中等成绩的学生往往因为怕犯知识性错误,而放弃发言;那些优秀成绩的学生也会因发言次数较多遭其他学生的讥讽,而减少发言,这样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为此,其一、教师教育学生要有不怕出错的精神。因为作为学生是为求知而来,知道多少就讲多少,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纵然是讲错了、说得不妥,也没什么了不起。一般看来,大胆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是具有自信心、求知欲强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发言出错中纠错、求真,提升成绩。其二、教师教育学生要有不怕遭白眼的精神。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是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发言次数多点未必是坏事。这些学生有许多独立新颖的见解,能带动其他学生积极思索,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学科代表甚至是“助教”的作用。一般看来,优秀学生的发言除反映了他们较牢固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外,还明显起到了带动教学班单科成绩大面积提高的“领头雁”功效。遭白眼不可怕,只是到他们因发言次数过多而成“众矢之的”时候,教师及时有意调控、疏导;否则,处置不当的话,会出现抵消课堂效果的负面影响。其三,教师教育学生要树立挑战权威的精神。引导学生对教材、参考资料和教师思维讲解过程敢于、善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引导学生对事件、材料的分析采取逆向思维的办法,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步人后尘;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运用发散思维的办法,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不犯片面性错误,因循守旧。
四、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情冶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美,无论是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的自然美,还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的兰竹的艺术美,抑或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壮举的社会美,无不饱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新编的历史教材增加了许多形象鲜明又精美插图,这就不仅为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教师发挥历史课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绝好材料,因此,历史教学中,利用直接、具体图象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同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历史中美的源泉,通过美的形象去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使学生理解其内涵及价值,掌握爱国主义的历史素材,形成爱国主义人生观。
五、引导学生自制改错本,进行总结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每一次模拟考试后,我都要求学生自制改错本。把原来的错的题目,重新做一次,并在底下写明当时考试时的思想变化的状况,当时是从哪个角度考虑的,为什么出错,与标准答案相比较,差距在哪里。通过每一次的改错,学生一方面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另一方面也逐渐找出了审题、组织材料回答问题的一些规律,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也需要运用多种条件,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