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平 湖北省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摘 要:在实施新课标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应对教改的新形势,新改革,这对每一个生物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生物课学习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标 动机 行为 效率 探究做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在很多老师是把学习的知识量作为教学目标完成的依据。其实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结合个人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浅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学习动机
学习的动机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想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表明,在促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各种动力当中,“问题解决”(如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区分事实、原理和学说,探知未知世界)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其次是“考试成功”,最后是“独立学习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研究表明:(1)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等四个因素构成;(2)自评与他评结果的比较说明,学生和老师都高估了在求知进取因素上的动机强度;(3)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强于普通高中,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在各动机强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4)各学习动机强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城市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普遍强于农村学生;(5)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各年级中最强。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影响学习行为的是对学习本身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准备倾向。这就意味着不断地施加压力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喜爱与专注才是改进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时,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所存在的障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三、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学习效率就是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东西。学生在面临高考的压力下需要学习很多的科目,并且有很多的作业,学习好的学生才可能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大部分学生每天都忙着“完成任务”,拼命的赶作业。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根本不想听课,更有学生根本就放弃了生物的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课程的导入,要在开头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充满疑问的时候,讲解生物的基本理论,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尽量把知识讲解的浅显易懂,把知识的难点分解,放在解决课堂练习时讲解,并且尽快的让学生练习所学的知识,或者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不断的复习巩固,加以应用。
四、学习兴趣重在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孔圣人说的乐之者是指的快乐去学习的人。把学习生物课程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学习研究,必定能学好生物课。乐,就是指兴趣。所谓学习兴趣,是指伴随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愉快的内心体验或兴奋的心形线。它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要想利用兴趣的驱动作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就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不是一般好奇式的兴趣,不是短暂的有趣,而是持久的情趣和志趣。因为,一般的兴趣靠的是外界刺激激发的,并不持久。而情趣和志趣是持久的、内发的,而且志趣是习惯化的。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情趣和志趣而不是有趣。如果学生在学习生物课过程中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生物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一定会喜欢生物课,并能产生情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终身学习、研究生物学的志趣,将来成为专门研究生物科学的专业人材。
五、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究
(一)是实际需要的延伸,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多插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多联系社会上的新的与生物有关的新闻。学生会保持更高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三大营养代谢时,可以结合人们现在所关注的健康问题,讲如何合理的饮食、如何参加体育锻炼才有益于健康等等,这些问题与学生直接相关,可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可以强烈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二)生物科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有许多科研成果对生物教学都起着促进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生物学无论是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还是对未来进一步的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产生内的学习要求。例如:人类基因组的计划、克隆技术、吉隆平的“三系”杂交稻、太空育种等。(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来展示图形、图像和专间,借助音像效果和电脑功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慢为快,化快为慢,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生物更感兴趣。要求学生在看电视节目时,要留意观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声情并茂的画面,增长生物知识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四)生物课不能脱离开生物界而照本宣科,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生物圈。开展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初中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实际上,学生对此类活动反响强烈,兴趣盎然。教师可根据课时的安排,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让学生将书本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行为、兴趣、效率等都是学好生物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枯燥的,而是多向性的,趣味性的,只要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注意变换多样性的方法,课堂气氛才会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生物课的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