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策略
四川省岳池县天宝小学校 郭敏
摘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增强朗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事记,作为一线教师要从兴趣激发入手而创新朗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兴趣内驱下得到主动发展。本文探讨了合理设置朗读要求、创设增加朗读热情情境、增加朗读示范、开展形式多样朗读和激励评价等多种激发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兴趣 激发
学起于趣。朗读的持续进行是需要以兴趣作内驱而提供动力的。没有兴趣是难以有朗读热情的,更不会有朗读感情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并践行于语文课堂中。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对朗读产生了较强烈的兴趣,就会把朗读变悦读而自觉释放巨大潜能于其中,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想读。因此,在学生自认为很枯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兴趣激发策略的使用,导致课堂了无生趣缺活力,师生互动氛围差。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不能再蹈复辙而自演“满堂灌”,要注重学生兴趣激发而使教学过程在趣味性作用下而得更优化。下面,我结合课改推进的感受和多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策略。
一、难度适当,朗读要求设置要合理
只要基于学生语文阅读现实的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跳一跳”。先前多年的教学实践无不时刻提醒我们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的重要性,阅读学习是多项能力综合的语文实践,更需要我们设计出难度适当的阅读实践来,如果朗读要求设置过高或过低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过深难度会挫伤学生学情,过浅又容易导致不需学而陷于浮躁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新课标而把好难度设置关,在遵循“循序渐进”和分层施教的基础上做到各个年级难度有别。对于一年级学生,只要能借助拼音读通、读懂就应获得表扬;对于二年级学生,能正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情感即可;而三年级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能联句成段而读懂一段话,能从体会作者情感。随着年级增高,朗读也随阅读教学的提高而增大难度。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拾阶而上,获得朗读成功。这种被成功而激励的内心体验就会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形成上大放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加坚定地投身于阅读学与用的实践中。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
情境是激趣的好平台。在新课改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这种路径在激趣中的运用。故而,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没有朗读的心理压力。我们知道,朗读是阅读学习的重要路径,没有以此为径的阅读学习,必然不会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并搭建朗读平台,通过氛围营造激励,增强学生朗读热情,在主体中形成朗读兴趣,从而让他们在探索有感情地朗读中获得对文本的充分熟悉。这样才会让学生入境有情,在语文材料接触中读出文本应有的情感来。
三、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小学生学朗读最好发挥他们模仿能力强的积极作用,通过示范让他们从中习得,具体实践过程可以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当然也可以由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如果班级中有朗读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也可以让他朗读给大家听。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示范朗读,这利于学生直接模仿,而且学得绘声绘色。阅读教学时,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表演读,这种朗读方式都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例如《春》这篇课文具有很好的朗读理由,朗朗上口的语言中又描述了春天的多种美,能让学生在美读中变悦读,实现情感和理解的双提升。作为教师要先试读再让学生模仿,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朗读运用,让他们在揣摩中学得朗读方法和技巧,特别不要过多地把朗读的技巧用于象理论一样的教学中。
四、多形式练,促进学生感情地朗读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朗读更是个性化行为。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不应以自身的串讲分析来替代学生的语文接触,更不能否定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更有信心地去朗读,在理解和体验中增加朗读所需要的情感,为有感情地朗读蓄情增势。为此,我认为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就必须使朗读过程有多种形式新颖地读。只有实践增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才能得到夯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大体分初读、复读和精读三环节,在精读处理中还要做到形式多样而新颖,如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同桌读、配乐读、师生共读等是我们让学生增强朗读兴趣的有效方式,都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多加尝试。只要反复实践,方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现实。
五、互动评读,提升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人不激不奋。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形成除了直接激趣之外,最重要要的方式就是受激励评价而产生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在促进学生朗读情感中 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朗读多形式开展中我们不能少了朗读结束时的评价。这种评价的主体也不能仅是教师说了算,要有学生参与的主体实施,让他们来说朗读好在哪儿,这样更利于把学生思维引入到朗读体验中。在评价别人时也利于提升自我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朗读多元评价的对象要“因人而议”,不可“一刀切”,毕竟学生存有巨大的个体差异。
总之,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增强朗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事记,作为一线教师要有重朗读开展的实践意识,还朗读还回课堂,把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朗读主体而践行于朗读过程中,通过多次实践而不断使自我朗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鲜花,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小学教育,2020年。
[2]张春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新智慧,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