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娟 贵州省兴仁市第七小学
【摘要】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运用于生活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启蒙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 教学 生活化;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以便让科学课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立足于生活。
一、科学在教学中的生活化
1.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我们选择的内容既要考虑到与新课内容的联系,还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例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现在很渴,想喝糖水了。谁能让我快点喝上糖水呢?这时,学生一听来劲了,于是会争先恐后地为老师来服务。有的会说用筷子快速搅,有的会说先研成小块,有的会说用热水……他们说的说,做的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当他们把糖开水泡好后,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刚才同学们泡糖水的过程就叫做溶解。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得科学是那么的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
2.探究材料的生活化
学习探究新知识是一堂课的重点。如何将重点内容变得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新课的教学中,我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如果在室内讲,无论怎么讲学生也不会明白。虽然他们对影子并不陌生,但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因此,我把这次课安排在课外进行。首先,我在室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玩过之后写一个以《我的影子》的小报告。报告的内容是:(1)你走到什么地方开始发现自己的影子了? (2)影子在什么方向?你能够让它改变方向吗?(3)你会把你的影子藏起来吗?(4)你会变化自己的影子吗?(5)你踩到别人的影子了吗?带着这个任务,学生来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学生之间还不时地交流。他们玩累了,就在操场上拿出自己的笔,完成了报告。这简直就是一堂游戏课。不用教师太多的讲述,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3.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科学课程要改变以往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
二、科学在运用中的生活化
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创造幸福生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感受科学魅力和懂得科学知识的力量,建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情结,不断为学生的科学探索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其次,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能刺激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探究厨房中的科学:(1)醋、糖、盐、酱油等的性质用途;(2)用什么方法除热水瓶中的水垢;(3)清洗厨房油烟;(4)把蛋壳放入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等。另外如洗衣服时看到五颜六色的肥皂泡,现代化的科学电器设备,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等,无一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中,点燃智慧的火花,搞“小发明”、写“小论文”等,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与社区联谊;参加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提高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