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开展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东方红幼儿园 谭椰夕
摘要:加强策略创新,是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仪养成的必然要求。作为园内教师,可从一日生活、课堂主阵地、人文环境和争取园家携手联合等策略来展开实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开展
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风范,讲究“礼”之主导,倡导“人之礼”、“事之礼”和“国之礼”。幼儿时期作为可以任意“涂画”世界观的阶段,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对于规范他们知、行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纲要”所强调的一样:“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奠基平台,幼儿教育理应为幼儿的最近和终生发展趋势确立优良的素养基本。”因此,做为幼儿园老师,就应园内教育统筹,肩负岗位职责,创新实施文明礼仪开展策略,给与陶冶与强化,使其在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中伴幼儿健康成长,为他们成长奠基良好基础。下面,我谈谈幼儿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明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我们知道,思想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随意而教、遇物而诲,不是一定要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实施。就好比我们平常教孩子,当遇到别人就叫孩子喊叔叔阿姨一样,实际上就是一种随意而施的打招呼教育。我们知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课堂为主的学习、以及游园、用餐、入睡、游戏等项目,各个平台的内容和方式又是可变的,可以说,其内容还是极为多样和丰富的,这些活动直接使之耳濡目染,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礼仪教育的感染而内化于心。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或过程实施,都需要刻意而从关键点下手,正确引导幼儿了解到文明礼仪的正确做法,并对于幼儿在其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不文明、不礼仪的个人行为明确提出更为合乎实际的规定。这样才能使其更有操作性、实践性和育人性。因此,在一日生活的实践中,应立足于一日生活实际和幼儿个性需要,来设计与开展活动,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通过科学设计、统筹与幼儿思想教育相结合,创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推进中,通过富有操作性的抓手如“课堂我能行”“入睡礼仪”“礼仪天使宝贝选”“文明餐桌我带头”“礼仪明星选”等一系列文明礼仪培养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主题鲜明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提升自我文明礼仪的观念和践行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中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主题活动实施的关键构成部分和主平台。是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生动并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的学习过程。这过程虽是文明礼仪知识教学为主,但目的是引起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发展的是道德、文明、礼仪的实践能力而并非是知识上的技能。因此,对于课堂上的文明礼仪教育,虽是主平台的展开,有计划性和操作的系列性,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课时,我们还是要做到精心和巧设课堂教学流程和内容,把一些过于复杂的礼仪要求分化为幼儿为可打接受的范围内,根据幼儿群体实际而展开,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平台让幼儿更快理解和把握,如打喷嚏、坐姿、递接物品等正确操作的礼仪内容,就需要不是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现场来操作。又如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活动,我们就可设计方案为《做个文明小乘客》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虚拟情境让幼儿坐公交车去郊游,情境中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一老一小,让他们进行礼仪让座和礼仪感谢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乘车活动体验中明辩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好与坏,加强幼儿文明行为观念的强化和个人行为规范的提升。
三、运用幼儿园人文环境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既有物质的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氛围环境。在幼儿园构建有纪律的、干净整洁的、和睦快乐的班集体教育自然环境和氛围环境是非常现实的。这年来,我园装备建设充分发展,多种功能室为我们实施环境育人提供了良好平台。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规章制度以及文明礼仪实施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的共同作用,都是塑造幼儿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必备条件。因此,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效利用这些载体而施行,也是我们提高幼儿养成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园内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统筹,分学段、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将其与游戏、亲子活动以及家园联合等结合,甚至可配合我县“五育合一”相关要求,将文明礼仪的养成与幼儿德、智、体、美、劳等培养结合,都是我们有效利用幼儿园人文环境优势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方式。
四、争取园家携手联合推动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怕是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教育。我们在园内教应该这样做,而一些家长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的“教育”,却常常不自觉地利用不当的行为对幼儿进行反面影响,所以,我们在开展“文明礼仪全园行”活动时,还要争取园家携手联合,采取同步共育模式展开,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熏陶。幼儿礼仪教育非一朝之功,是一个长期性的系列化过程,必须做到家园携手联合,一同担负教育义务,才可能防止“教育脱轨”现象的出现。为此,我们园内教师要用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对幼儿家长进行宣传和培养,正确引导幼儿父母变成孩子教育的合作方,产生家园协作跟进教育合力,让幼儿在家里与在园都有人监管和督促,促进他们在强有力和多监管中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的规范言行。
总之,任何一项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时半会儿,都需要过程的抓实和长期的跟进,才能在滴水石穿的过程中渐渐养成。其中,实践策略的有效性是关键的,只有这种策略的完全落实,才能使其培养意义浮出水面,惠及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