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才文 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民族中心学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则是新课标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笔者试从以下几个进行阐述:
一、引发好奇心,诱发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求知兴趣与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它往往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认识周围未知的事物,诱发创新欲望首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
二、引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而创新往往开始于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把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提出问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推动人们主动地积极地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创新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
四、训练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升华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一种让思路向多方向多角度多数量全面展开的立体型、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阶段。一般说来,学生解答完应用题后思维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去寻求多种解法。
让学生说出算理和思维过程,教师在肯定他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求还剩多少吨”必须先求出第一次用去后还剩多少吨,或者先求出第一次用去还剩几分之几,只有这样才能求出第二次用去后还剩多少吨。这些解法中,有些是所学知识的直接运用,有些就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特别是同时列出几种解法,就更需要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说敢做,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做四道题,不如让学生就一道题去寻找四种不同的解法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五、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因而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将数学生活化实践化。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我让学生观察、手摸“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亲自制作这样的物体(如盒子);学习“长度”时,我让学生分组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或者高度或者宽度);学习面积时,我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门窗、操场……的长与宽,回家测量自家桌面、地板砖、院子、茶几面等的长度与宽度,算出它们面积。
另一方面使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我调查得知,有一学生家里要铺设地板砖。我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完成一项任务:这个学生家铺设地面需要买多少地板砖。活动小组展开讨论:一个学生说,根据地板砖的大小,在地面上画出一块块“地板砖”就知道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根据估算去买, “多退少补”,铺设完成后就知道要买多少了。我首先对他们肯动脑筋、以及些做法作出肯定;但我又提醒说,实际上大人们做这件事时,是不是按你们的办法去做的?他们又用课本在桌子上进行操作实验,终于明白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来。他们立即去测量计算屋内地面的面积及一个地板砖的面积,然后计算出要买多少地板砖的准确数据。这样任务就出色完成了。
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全面的发展。
六、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其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信任、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和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放开头脑敢想,放开嘴巴敢说,放开手脚敢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激发与发展。海阔才能凭鱼跃,天高才能任鸟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其二、精心设计,把问题让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讨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以自己的方式得到结论。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而不是滔滔不绝的演讲者。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长方形周长后,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探讨交流,归纳起来有三条办法:①用一条细线把长方形沿周边围起来,然后量一量线的长度,即可得知长方形的周长;②量一量长方形的四个边长,然后相加;③量一量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的长度,然后用“长×2+宽×2”或者(长+宽)×2的方法计算;当发现各小组的计算数据有误差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那是测量造成的误差,但方法并没有错误。这种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之氛围,努力构建一种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方式,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之花自然会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