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应强化学生语感培养
四川省蓬溪县金桥镇学校 梁川荣
摘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为语文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平台优势。而其中的阅读又是语感培养的沃土。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学生语感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 强化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瞬间“秒杀力”,而且在时间极短的情况下能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到语言内容和要求。作为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见证的语感,加强其培养,在人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语感培养的天然沃土,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平台优势。因此,我们应当果敢担当起培养重任。但在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由于受到“教以应试”教育思想和每年评职晋级取向的影响,在阅读教学时常常强调学生应试求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还有语感培养的这一任务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语言意识、语感能力不能达标---不符合该年级应有理解能力水平,不能快速理解文字。在全面践行“五育并举”新教改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责任田”有了更多的清晰认识,看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对于促进人的重要作用,故而在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究中提出了加强学生语感培养这一实践主张。这几年语文阅读的实施,我为此探寻到了一定策略。
一、重视朗读,发展学生语感
(一)强调“诵”,以“朗诵”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认为应该沉浸其中而仔细品尝。这是感受言语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授与朗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背记下进行朗诵。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而获得语感。如《小桑迪》教学中,我们就可抓住小桑迪卖火柴时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诵,来感受他语言的变化。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到了小桑迪想卖火柴的愿望是多少的强烈,也由此体会到小桑迪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是多少的饥饿和寒冷。在这样的朗诵并引导下,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还沉浸在这种令人感伤的氛围中,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可怜的男孩,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瑟瑟发抖。一股同情小桑迪的心自发地就在学生心中产生了。
(二)引导“思”,以思考为叙领悟语言的内蕴。“思”是通过“领悟”来感受理解语言的有效路径。只有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才能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并促进学生语感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在阅读前明确要求,并鼓励学生将读、画和咀相结合,有读的嘴动、有动手标圈画的手动,带伴有体味思考的脑动,更利于多官齐下理解、分析课文,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反思和理解,学生语言意识将逐渐发展并积累成语感。例如,在《种子》教学中,要求学生找到反映小女孩心理反应的词汇,然后指导学生仔细咀嚼,并思考从这些词语中可能会想到什么。通过这种“思考”,学生可以从普通的词语和句子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积累语感。
二、推敲品尝,训练学生语感
朗读将学生带进文本,而推敲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用词准确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推敲式的阅读和品味,语言的魅力就难以体会。因此,培养语感必须鼓励学生对词语进行深入推敲品尝式的训练。
(一)替换更改,将句子中的词语替换为具有相同含义的词汇,并将它们相互比较,以便学生可以品尝到作者语言和写作的正确性和精妙性。例如,在《月光曲》那堂课上,文本中对兄妹俩赞扬贝多芬的音乐时说:“弹的多熟啊!”教学到此时,我们就可老师鼓励学生研究和分析把“熟”替换成“熟练”和“纯熟”这些词语的可行性。让学生品读“弹的多熟练啊!“弹的多纯熟啊!“之间的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体会到作者用字的正确与微妙。
(二)揣摩,让学生感悟古代诗歌中用词的准确性。如《望庐山瀑布》中“挂”字、“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独钓寒江雪”中的“寒”字、“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等用得都是最为精妙的,引导学生体会揣摩这些词语,就特别有助于学生语感培养。
三、鼓励想象,唤起学生语感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备的好作品,几乎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其生动、活泼、感人的特质,对人、事、物的描写直观而具体。可以说是培养语感的好沃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在朗读基础上多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放开想象,按照文章的内容展开联想翅膀,重塑具体形象,将普通的事物变成具体的情境意像,引导学生想象并完成意像描述,从而引导在语言的具体生动形象中,深入感受语言的深度和美感,并进入到一个可以摸得着、能看到,能嗅到,能听到的感官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不仅应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动员知识储备,而且还应唤起学生感知作品内容的需求而进行。这样更能促使学生想象力发挥作用。例如,当我们在教《出塞》这首诗时,诗中描述了边境要塞的军队生活,明月和边关是士兵保卫边境的两个典型场景。在教学时,基于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守卫边境的士兵日夜从事军事事务的情形,他们身在关山边境,孤独,举目无亲,一种被遗弃感常常在明月下低头思故乡中心生。教学时,我们就可将阅读和激发想象力的结合可以唤起语感,让学生朗读朗诵,教师自然也应声情并茂的朗诵示范,让学生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明月和关山的凄凉意象。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诗歌内容、思想的理解,也体会到了边关将士的悲壮和孤寂。
总之,在语文阅读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我们都应重视学生语感培养。这既是语文教学的职责所在要求,也是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之必需,作为一线教学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采取强化策略,让学生与语文阅读材料接触中发展起语感来。
参考文献:
闩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考试周刊,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