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杨茂菊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军和小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培养学生将来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是关系到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打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型,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给学生创设实际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说是比较肤浅的,应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听一听,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和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究、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让学生小组准备好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按要求拼成任意一个长方体,然后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探索新知的奥妙,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通过操作、对比、辨析、理解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这样掌握的知识会更牢固。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采用操作手段,有的放矢地加强诱导、点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兴趣
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而少年儿童好奇心更为强烈,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我们教师可让学生举例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随后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跃跃欲试。从而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
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是认识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的喜悦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上突破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中等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学生的能力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会随之提高,学生也因此获得成就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自然的就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有了进步或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到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打破教学常规,启发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
设计开放性习题,启发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开放性习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能引发学生思维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成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材料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习题,以此来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红星小学有250名师生,现在要租车去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48座大巴车,每辆租车费480元;20座的中巴车,每辆租车费220元。怎样租车才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钱?”在解题过程中,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尽量多租每个座位少花钱的车;二是使空座位尽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然后设计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再确定最佳方案。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要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出创新的意识。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提出问题,由小组人员互相讨论得出结果。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求,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