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主双优”课改中的数学课堂教学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张建军
摘要:充分利用“双主双优”理念开展数学教学实践,就落脚点就是使教师主导在优教中实现优学,从而促进学生学更优,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双主双优” 课堂教学
“双主双优”是我市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较为响亮的教学理念核心词,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作用,在创新策略实现教与学双重优化中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发展。而我任教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就在这样背景下展开,为促进学生获得数学教育最优化的实践而进行了积极探索。这几年“双主双优”理念的深入践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教主导还是学主体理念的实施,不论是优教还是优学,其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育人质量而让学生得到数学素养最优的惠及培养。因此,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我认为这样展开是非常合理的,而期末成绩又告诉了我其可行性所体现出来的最优化结果。
一、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为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而优学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促进学生“亲其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能帮助他们直通成功捷径体验境地的良好学习方法,掌握一些行之有效地可供自我根据学习内容作选择的学习策略,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这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优化,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过程和效果的优化。多年实践告诉我,在设定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如果学生缺乏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可行策略,即使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作动力,他们学习也不会很顺利,甚至没有很好的学习效果来回报他们的付出。因此,“双主”理念的有效践行,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方法的授与与能力培养的平台搭建,使他们学有机会,学有思考和学有发展,获得高效率的进展和高效益的“收成”。
二、鼓励学生常思多问,提高思维敏捷性
学起于思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发动机,思是思维的兴奋剂。鼓励学生常疑多思就是让学生带着思维学习。这种学习不仅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更利于学生使自我选择的学习方式发挥作用,并获得良好效果。因此,在特定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制造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紧张情境,高度关注学习的知识,并通过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学生自我质疑深思获得新的见解,并通过发问的方式呈现到师生对话的平台上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提供知识的“灌喂”需求,消除学生对接受学习的依赖,并迫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研究者,从而充分利用自我潜力积极主动去学习,从而在引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虽然很幼稚,在教师看来,但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奇思妙想”,是思维充分运转的积极成果。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请不要轻易给出否定或批评的声音。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他们积极参与或发现新的东西时而得到的思想启发。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而不断进行思维活动,对学生思维活动的疑和思的成果---外观表现为多问我们都应该适当地鼓励和及时表扬,科学把握课堂“掌舵艺术”,带着学生在知识发现的路上有思有疑,常问常讨。
三、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发展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优教”的重点就是促使教师主导性的充分体现,在“导”字上作文章是教师“优学”的重要追求。在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经历和发现”,并尽一切可能使学生在教开放、学开放的平台上感知,在亲历中体验知识发现过程的快乐。哪怕是如同“1+2=3”这样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们都应使学生所面临的数学实践应是开放的。有了这样的开放环境,学生在亲历中才能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表现出好之者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作用,通过手段的新颖和环境的刺激引诱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激情和动力,学生的思想可能会爆发出各种奇妙想法来,甚至是标新立异。这样的平台就利于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放开灵活。
四、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良好习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形成一种内驱而自觉找知识学习。这结果虽然有众多实现路径,但其中之一是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直接鼓励学生学习好数学并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新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向学生解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学好的目的,帮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在主体性上充分发挥,实现“您让我学习”转变为“我想学习”的好之者效果。另外,为了让后进学生跟着中等生学习步伐,我们可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以作业“优惠”。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注意困难程度的把控,注意加强对学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而进行作业难度的重组,并鼓励他们认真而细致地去完成数学作业实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实现“跳一跳”效果。这个过程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直至他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而高度自觉。当然,这种效果的实现并非一朝之功,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实施谆谆诱导的方法,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一点一点地教育培养他们,使他们逐步改善不足而形成习惯。
总之,有效在数学课堂上践行“双主双优”理念,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更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应对教学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继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方式创新促进学生学更优,效果更明。
参考文献:
李平,小学数学“双主双优”课改问题有效推进探究[J].素质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