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界樟树乡中心小学 黄美凤
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就需要在我们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认知与积累为主。这些基础知识多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就需要针对这阶段数学的学科特征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去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实践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的基本原理产生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过程中,知识的来源途径会逐次展开,学生通过展开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的过程伴随学生的动手与动脑活动。这两个方面的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从数学的起源再到数学的学习目的我们不难看出来,不管是数学知识的起源还是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现阶段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很多知识的讲解都是与实际生活案例相联系,然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这个所谓的生活化,就是要把案例的改编与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相结合,把问题指向学生所熟悉的领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就那些数学去探索与实践。例如,在小学课本里会涉及行程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设计里往往都是比较城市化的,而农村里的学生对于城市的环境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初学阶段我们需要对课本的案例进行去城市化,把课本案例中城市化的命题,变成学生相对熟悉的农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掌握以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去对课本案例进行学习和解读,这样不但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更加全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鼓励学生用课堂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应该停留在课堂之内和课本之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其更应该体现数学的工具性特点。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带进自己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经过实践和总结之后,我们的学习过程就变得更加生动,知识的演化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清晰起来,这样我们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从直观的表象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读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面积相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使用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即时使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学生边学边用,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发现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及时纠正过程容易让学生在开始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思维扎根。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想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课程,其中数形结合、归纳、类比、推理演算与证明都贯穿着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应的题型有相对应的思想,同时很多情况存在一题多解的现象,也就是说数学的解题方法存在着多样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观察,找到最适合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推理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我们要注意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选择解题的途径,通过对其解题途径的观察去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寻找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苦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接纳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来的独到的见解,哪怕是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去轻易地否定学生,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和摸索去验证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能主动地进行修正。如果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依然出现错误,我们教师再进行适时的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试错、敢于探索。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会内化和提升,同时也会避免错误的再次生成。
五、进行多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不等同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当我们把数学融入到其他学科之后,我们的数学学习就不会变得枯燥无味。例如,在教学与计量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去了解曹冲称象所使用的数学思想和物理原理,启发学生学会化整为零的对称解题思路,启发学生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欣赏数学。又如,我们还可以用“田忌赛马”的案例去探究不同情况下排列组合后产生的不同结果。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