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微写作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 冯 延
微写作,发端于当今流行的微博。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叫做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微写作,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也称即时性写作,是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其篇幅在一两百字左右。其优点是: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几句话,或一个小片段。体裁灵活多样:可以叙事件、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因为其短小,所以学生习作时能即时、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利于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受,因此深得小学生的喜爱。本文,结合自己小学习作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就以微写作训练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简单阐述如下:
一、微写作,让学生对习作由“哭脸”变成“微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要求“我笔写我心”。但现实生活中,中年级孩子的习作内容普遍空洞,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一接触作文有些手无足措,不知怎样去写,习作内容常东拼西凑,凑够老师要求的字数拉倒,缺乏条理和真实;更多的孩子害怕写作文,一上习作课,好多学生有些犯难,愁眉苦脸,部分学生还有有畏惧心理,更不要说对习作有兴趣可言。据我通过采用问卷、访谈、和中年级语文老师交流调查,小学中年级习作问题主要表现在:真正喜欢习作的学生只占14%,觉得习作很难的要占40%,这个数据还是让人感到可怕的。他们缺乏对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当然也不会真正地去留意身边的生活,去细心体会周围的世界,也就必然没有真正的习作素材和真情实感可言了。而微写作规模小,要求低,首先在字数上就给中年级学生降下了难度,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同时操作简单,针对性也强,可写小事,或记心情,也能谈感受……中年级的孩子也乐于接受,慢慢地写作兴趣也就逐步增添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微写作中乐于积累习作素材,以后面对习作也就不再是哭脸,而是更多的笑脸了。
二、微写作,让学生习作由“编造”变成“积累”
我们常说“谈虎色变”而习作成了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的“虎”,终其原因还是觉得不会写,没什么内容写,不知怎样写。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习作感到无奈,一写习作时就会绞尽脑汁,甚至胡编乱造的不在少数。学生为什么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呢?我结合习作教学理论和自己的实际习作教学情况而得到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常常对周围的事和物做不到留心,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即使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也不思考,更不会深究,自然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微写作训练,推动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留心周围的新事情,周围的新生活,周围的新人物,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课堂微写作中转化为文字,向大家进行展示。同时,我还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春天,我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去寻找春天,发现自然界的美;秋天,带着学生们去野炊,体验野外集体做饭的快乐;有风的日子组织学生听风,有雨的日子组织学生看雨,有云的日子组织学生看云……课间,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跳皮筋、踢足球等等,同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然后,立即进行微写作训练,同时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和点拨。热炒热卖,效果自然很好。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习作素材原来还有这么丰富。习作有了素材,学生心理也就不再犯愁了,自然就有了习作的欲望。
三、微写作,让学生习作由“普通”变成“独特”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观察和写作,往往抓不住写作对象的特点,结果习作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事一同”,让人看了印象平平。因此,习作教学中,老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了解观察对象与写作对象同别的事物、人物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写出别具一格,写出特点特貌。我都做法是,通过微写作训练,一次观察一个事物,一个人物,然后反复对比,找出对象的特殊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要树立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力的意识。如;一次关于人物描写的文本教学中,我就安排了一天一篇微写作——写《我班的好姑娘》,要求学生去暗中观察所写的对象,努力“发现”她的特别的地方。一个同学,周一微写了《热心的张**》,周二微写了《搞笑的冯*薇》,周三微写了《勇敢的李紫*》,周四微写了《好学的朱**》。由于小作者观察细腻,善于抓住人物独特之处,避免了过去那种习作抓不住人物特点,习作也普普通通的毛病,因此4篇微写作文章稍加修改整理,就成了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了。
四、微写作,让学生习作由“虚情”变成“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辞发”是要求学生习作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文章才够情真意切。做到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因此,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体验生活中的情感。“我口写我心”。在平时的微写作训练中,我就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感触最深的事情,然后“微”写,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化情与笔端,留情于纸上。如,低年级的学生哭了,xx同学笑了,老师课上的大发雷霆,没完成作业挨批同学的沮丧……都成了我班上孩子们微写作的题材。通过微写,展示出习作对象的现状,更重要的是融入微写者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习作就会骨肉丰满,血肉兼有,神情均备。当然,要想学生乐写想写,老师还必须学会给学生“减压”,从字数上不作要求,从“微”字下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触及学生表达的“兴奋点”,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习作时能即时、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唤醒童真童言,由习作过去的“无病呻吟”到现今的独特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运用上述几种策略,能有效开展微写作活动,让“微”写作显示出“大”能耐,使学生在微写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