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 崔世轮
摘 要: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本文所述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自主探究 高效课堂 学情分析 创设情景 多元评价
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都离 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与重新构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 习者为中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教师应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正是以此为理论背景,其核心是要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实施的关 键与难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换句话说,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该如何实施“主导--主体相结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1)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松散而效率低下;(2)缺乏必要的指导,不敢多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3)自主学习活动花样繁多,为了自主而“自主”。
基于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以进行理论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该种模式的课堂实施策略。
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为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课堂设计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体现主导的有效性;如何就符合学生实际特点来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策略。我认为其关键在于重视人的设计,强调“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学定教”,才能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上。这样才会做到重点、难点的设计合理、合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教学和学习才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认知结构分析以及学习动机分析。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即分析学生认知中结构中的“利用性、可分辨性及稳固性”。
二、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强调在高中数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在数学教育走向多元化的时期,“活动”才是支撑教学目标的最佳支点,我们要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致力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主体活动,主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
1、恰当的动机激发情境创设,为在课堂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作好有利铺垫。动机激发的情境创设,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想;也可以是数学自身发展引起的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或者是处于认知结构中并列关系知识的类比、猜想与迁移。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只对学生呈现结果,而要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探究问题,将自主学习活动层层深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形成的各个阶段。同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深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设计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猜想--操作感知--分析讨论--抽象归纳--类比推广等探索活动,完成了定义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问题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学习活动的体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问题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使他们“探”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多方式多渠道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是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保证
学生成功的体验是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保证。对高中数学课堂评价,更多的应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均注意满足不现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我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积极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积极构建教师、学生自我、同学之间的评价主体与评价活动,如:在数学构建环节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若干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完成小结,最后由教师修正等自主活动形式;在理论迁移环节中实行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上黑板板演或实物投影学生解答过程,让学生进行评价的活动。通过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欣赏同伴的优点,乐于接纳同伴的意见,敢于对同伴提出批评和建议;在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