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陕西省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 易晓伟
陕西省凤翔县城关镇石家营小学 王烈琴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能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为我国小学数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更注重数学的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小学生作为一类特别的群体,他们年龄较小,接受教育时间短。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不能在短期具备的。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自己能解决的,绝不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无论在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则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即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适当分配。在设计问题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学习,全面发展。例如,《圆的面积》一课的练习中,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一般的学生,做r=2cm求圆面积或d=6cm求圆面积的题。而对圆面积计算方法掌握得好,又透彻理解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学生,做已知c=12.56cm,求圆面积是多少?这样的练习设计,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该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都能有所得,都能有所发展,都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二、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心理学表明,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自觉主动的行动、优先持久的注意、活跃而深刻的思维、高兴愉快的情绪、坚持不懈的意志,它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自己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自主学习。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设立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现实情境中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学习。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趣,小学生们能更好的主动的探索和学习。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任务。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教育,创新其教学模式,延伸其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数学老师要从课前预习开始入手来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要扩大教学空间,通过塑造教学情景,以提出问题为导向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要将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训练作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辅助和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预习,鼓励学生扫清障碍,让学生形成自主性的认知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其次,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重视解题技巧的掌握和课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回顾课堂所学,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
四、递进式的引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的记忆知识,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多给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掌握学法,尝到自主探究的甜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日后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的目的,教师还需从多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有效资源,以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