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七一中学 胡朝东
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根据“轻负高效”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有效设计和布置的数学作业应注意采用“三要”策略。
一、要把握作业类别——体现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初中数学作业有很多种类,除课堂、课外作业;操作性、识记性作业外,平时老师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要注意留意以下几种作业类别,才能利于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1、预习作业。在编写学案时,可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学生学习新课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案,参照学案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案进行预习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在预习新课后进行交流和互检,上课前教师进行批阅,以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找出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易错作业。错题作业也即通过学生的常见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一定的解决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改善其学习方法,使教师发现其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以达到减负提效的作用。具体说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错题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要求每名学生备有一个错题本,摘录下测试或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分类进行整理,出现错题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是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二是粗心大意引起的,三是审题错误出现的。学生可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练习3~4道习题加以巩固。对于不会分类整理错题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指导,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组员间进行探究、总结。其次对于错题原因认真进行反思,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措施。学生在分类整理错题时,应认真分析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学生进行原因反思时,教师应使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二是个性品质、学习习惯是否正确。在学生原因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针对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错题作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还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分层作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因材施教,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成绩也有先后之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挑选出自己能够完成的习题。分层作业从容量上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够实现练习、进步、提升的环境。具体说来,可依据教学目标将分层作业分为自选题和必做题,一般必做题可设置3~4道,自选题可设置2~3道。对于后进生而言,应着重与例题同类的习题,也即必做题;对于中等生而言,应着重例题的变式习题,但必须完成必做题;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实际应用题和开发智力的扩展习题,但必做题也应完成。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有选择地展开习题训练,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要注重作业“五性”——提升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1、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现、感悟、探究学科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获取成就感。
2、作业设计要体现训练的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布置、认真筛选、突出典型习题,提高作业达到的学习效果。
3、作业设计要体现应有选择性地展开。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解题方法、课堂知识点选择性地设计易错题和典型习题、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自主筛选的空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作业设计要体现难度的层次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设置难度较低的基础习题;对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设计富有挑战的习题,增加新的知识点,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5、作业设计要体现过程的探究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题应能体现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要注重作业趣味——促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总之,初中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活动的延续,作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老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作业设计应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等展开,有选择地设计典型习题、错题等,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的探索性习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