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刘 杰
如何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
贵州省纳雍县水东镇中心小学 刘 杰
【摘 要】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会出现心理脆弱,精神空虚,情绪低落等现象,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如何给予爱的温暖,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提升 幸福感 品味
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会出现心理脆弱,精神空虚,情绪低落等现象,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只有关爱学生,因人施教,才能提升学生幸福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一、分类对待,抑扬有度
有的孩子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表现都很好。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家长宠着,老师护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承受不住。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显得太懦弱。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后来我在评价他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缺点,成为班上的一名好学生;对于有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妥善处理,使其积极面对一切,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二、和谐相处,发展个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相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加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不漠视、压制、打击、嘲讽和贬抑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能以朋友身份真诚帮助,遇到迷惑、烦恼时,能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阳光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消除,心里充满轻松愉悦的幸福感。
三、平等互动,尊重人格
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悟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快乐感。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是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必备条件。为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为“共同探讨”,本着和学生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等角色转变,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对学生少一点严厉,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强求,多一点商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强调“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师生平等、直接、全面地互动,当双方因各自的差异而可能发生冲突时,也会在一种理性的架构下得到缓解,并转化成积极的功能。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的环境下,在学习中感受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快乐感,为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幸福指数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活动,培养心态
中小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传统的德育活动存在着片面性,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幸福观不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幸福观教育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中小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枯燥的说理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收效甚微。笔者研究发现: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是培养学生幸福观、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有计划地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合理设计每一个节日教育主题及活动,充分领会节日文化内涵,挖掘深化学生幸福观的体验资源,组织学生真正动起来、乐起来、懂起来、长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欢欣与幸福。
四、激励评价,品味幸福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并不等同于“统一规格”和“平均发展”。长期以来,为了统一的高分数,教师们拼命地教,学生们吃力地学。而且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学习过程中凸显的个性思维及情感状态。学生所体验到的是枯燥、疲惫和高度的挫败感,不是积极、愉快地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幸福感。统一掩盖了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灵性、悟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虑情感态度和评价过程、方法的有效性。对学生评价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关注学生的小小进步和成功之处,给予循序渐进的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幸福。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学业成绩,而应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凸显的个性思维及情感状态。评价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教师、家长、学生间加强联系,关注学生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和反馈,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备受关注的快乐感、幸福感。
总之,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由“幸福指数”所传递的各类信息,发挥聪明才智,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科学施教,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给予关爱,真正实现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