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李亚峰
浅谈小学生计算易错成因与对策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岐星小学 李亚峰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最重要技能之一。计算将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乃至一生。然而,学生计算错误时常出现,困扰着师生和家长。究其原因:学生认为自己“疏忽”,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从表象上看,似乎学生计算错误的罪魁祸首是粗心大意。
其实,从几十年的从教经验中,细细研究,发现学生计算易错的真正原因是这样的:
1、惯性思维,表象对视觉产生的感知错误。
心理学专家分析,人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惯性化倾向,通常被认为是惯性思维。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成见性。例如:学生在计算2.5×0.4÷2.5×0.4,往往受惯性思维影响。从表象上产生感知错误,算成了1÷1,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2、强信息干扰,表象对视觉的导向引起知识负迁移
研究表明,强信息会在人脑中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尤其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较为韵母,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原先留在脑中的强信息印记被激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出现知识负迁移,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在计算25×41时,往往会先想到25×40=1000这个强信息。从表象上感觉到25×40以后再加上,这样凑整,既简便又好算,而忽视了新信息。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导致计算错误。
3、情感不稳定,心理素质对计算错误强影响
对于心智发展尚未知的小学生来说,枯燥、单一的数学计算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很容易在感知上形成笼统的形象。没有完全看懂题目,急于求成,拿笔就算。例如:加号误抄成乘号,明明是45,却写成54等等。诸如这类,举不胜举。同时,小学生情感不稳定,注意力分散,畏难、烦躁生情绪,也增加出错的机率。
针对学生计算中出错的种种表现和原因,在教学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1、口算是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对各学段学生运算能力的标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记表内加法、乘法口诀以及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还有助于掌握计算技巧。
2、思维是核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计算思维方法训练,努力升级学生思维,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等,对解决小学生计算易错的毛病,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3、算理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对运算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用方法指导计算,懂得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4、习惯是保障
习惯指导行为,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计算易错的毛病,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计算比较枯燥,所以让学生克服随手乱写、乱涂的马虎潦草的习惯,养成严谨学生态度,对题中的数学符号、小数点的书写都要规范化、美观化,培养学生做计算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计算错误,要引起重视,帮助找出错误根源,分析错误成因,才能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