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粟凤仙
浅谈分层教学对义务教育的意义
湖南省会同县粟裕中学 粟凤仙
义务教育的含义就是小学完成六年学习后,不需筛选全部升入初中,再完成初中三年学习。
国家的义务教育已实行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站在一线教学的我总觉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难教难管,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愈演愈烈,尽管义务教育阶段一再强调要减负减压,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
课余许多一线老师们在一起讨论的问题是:当初我们当学生时哪里要老师这么操心,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努力刻苦,生活俭朴。哪像现在的学生上课吊儿郎当,大部分不能独立完成老师的作业,学习成绩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差,老师无法教,没法当,劳神又劳力,费力不讨好,没有收获,回报不大。学生养成的习惯是好吃懒做,攀比心强,进取心不大。所以与我们的老师相比,教育现在的学生要辛苦和劳力得多。那么现在的学生真的是不可教或难教好吗?这就需我们老师想办法,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二十多年来的教学摸索,得出了一些经验,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和平共处,只有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分层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做法是: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只需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使他们学的轻松;成绩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除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完成一定的知识性、综合性强的练习,提升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而言:分层次教学需老师平时完成以下工作:
1、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模式
首先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学什么,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平时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2、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本学科知识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应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5、注重学习的检查和反馈
检查和反馈是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测评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经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老师课堂上轻松了,学生也喜欢听课了,做到了师生课堂上和平共处。但课外需老师花费的时间较多,为了做到师生共赢,老师课外多花点时间也值,因义务教育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有,老师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分层次教学需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的新生之路。
参考文献:
《教师如何上好课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