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楊 勇
构建平台,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感受
四川省泸县嘉明中学 楊 勇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我常常以向40分钟要质量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收获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但也不能觉得难做就放弃,其核心在于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研究教学对象的需求,对多种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由于语文教学带有明显的人文色彩,其教学过程不仅是读者和作者的闭合系统,而且是读者和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开放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际上就是构建平台,激发兴趣,鼓励质疑,重视学法指导,张扬个性,学会反思的过程。下面本人就以《孙权劝学》为例,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感受。
一、构建问题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组有价值的问题所形成的问题链往往既能够诱发思维,激发求知欲,又能够为整篇课文教学建桥铺路,蓄势兴波。如我在执教《孙权劝学》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提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儿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权,那么孙权是怎样一个人?他有何能何德能让曹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又是采取什么方法规劝一位年事已高,位高权重,不愿学习的大将吕蒙来学习呢?劝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这一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来聆听一下《孙权劝学》吧。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边的组织教学做了铺垫,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二、构建活动平台,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不熟悉教材,教师吃不透教材,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那黑那住”,泛泛而谈、不得要领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关键是不识文本,不能让文本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强化学生文本意识,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活动这个平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跃跃欲试的心态,兴趣盎然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如在执教《孙权劝学》时,为了突破“通过对话描写,感受人物的神态、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这个目标重点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这部分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明确:孙权是从吕蒙身处要职,更需努力学习,增长见识,然后从自身经历谈起,现身说法,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主要运用对话描写。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明确: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也从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孙权、鲁肃、吕蒙各一人),要求朗读时要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其他学生听后做出评价。
为了突出“让学生体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
1、 试比较该文与《伤仲永》的异同,比较后给你怎样的启示?
2、 你能列举两则与读书有关的名言吗?
3、 假如学习成绩较好的你发现同桌或前后桌成绩较差时,或有厌学情绪时,你该怎么办?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努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与文本接触,努力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三个维度方面展开对话,观点与意见彼此渗透,思想与智慧碰撞火花,学生也在感知语言,实践着语言。学生文本的感悟意识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构建质疑平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贵有疑。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一言堂,学生不愿质疑,不敢质疑,更谈不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有点艰难,学生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所以我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加分形式,掌声鼓励、辩论等形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学生彰显个性,再次点燃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执教《孙权劝学》一文时,不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迸出“思维的火花”。如,姚远(在讲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时)问:老师,如果孙权是个不通文墨、不爱学习的人,他劝说吕蒙能否成功?程月月:吕蒙经过刻苦努力,学习终有所获,是否只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许凯锋:在今天商品经济的环境下,你认为读书学习还有没有必要?姚可蒙:假如孙权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会怎样劝说吕蒙,请你以《新版<孙权劝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们的表现给了我许多惊喜,俗话说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只有教师潜心文本,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搭建平台,相机引导,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心思考研习文本,在阅读中生疑质疑,钻研课文的兴趣浓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师就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善于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这样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就会更活跃,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通讯,B刊
[2] 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
[3]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