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杨培培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浅谈初中作文的自主评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杨培培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按照“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三步曲进行,始终把教师凸现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耗费心血的精批细改,对于学生来说无动于衷,学生只留心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分数,对于教师的批改意图漠不关心或一窍不通,结果是劳而无功。《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认为自主评改,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的全过程,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初中作文 自主评改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头戏,也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认为通向习作的桥梁——自主评改,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的全过程,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在作文自主评改的尝试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批阅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其他孩子作文的闪光点,用简洁、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为自己所用;在批阅他人作文的同时,也不断改进自己的作文,用他人的优点、缺点来反观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从而为自己所用!这应该是自主评改作文的最终目的所在,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之一。通过个人的尝试,我总结了以下自主评改作文的方法:
一、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1、个人初评
全班每个同学分发一本作文(不是自己的),认真仔细阅读自行写评语,要求如下:
(1)默读:学生默读或小声读他人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错别字、用错的标点以及读不通顺的语句,还有不符合文章中心内容的话语或段落。
(2)勾画:勾画的目的便是修改及画好词好句。告诉学生正确的勾画方式或者全班统一的勾画方式。错别字圈出来,用错的标点用标点勾画方法勾画,病句用( )括出来,好词好句用﹍﹍勾画等等。同时给学生讲解修改符号的用法,方便修改!需要注意的是全班同学的修改符号最好统一,便于其他同学观看!
(3)批改:将用的不好的字、词、句自行修改,有把握的改在旁边,不能确定的打上△,和同组同学共同共同商议修改。
(4)评语:阅读完他人的文章,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记录下来并融入自己的评语,这样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同学的中肯意见,更能促进学生的修改热情,从而也是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同时给予学生注明批改人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拥有老师的权利,也使他们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于学生评语的书写,我也会给与学生一些评价的范围,以便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看书写工整不工整。当学生批改别人的卷面不整洁时,那么他以后也就不能潦草了。如果他批的是一篇字迹工整的作文时,心目中也就有了榜样。
(2)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有没有一逗到底的情况。有几个不正确的,圈出来。
(3)挑出错别字。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增长了辨别错别字的能力,也会要求自己尽量少写错别字。
(4)寻找病句。看哪些句子有毛病,写得不通顺,还要琢磨怎么给人家批改,碰到不好批、拿不准的句子,做好标记。
(5)查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真情实感。
(6)理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7)语言是否简练、准确或生动、形象,是否用到修辞手法。如果能够写得生动形象,那当然更好。
2、小组合作再评
小组合作是在个人评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互补。小组合作评改更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小组合作评要求将班里同学按照作文水平的优、良、中、差分成四或六人的小组,以一到两个作文水平好的同学帮带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在帮带的过程中使各层次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每个同学在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氛围中拥有学问上的合作者,拥有竞争的意识。
在个人初评的基础上,小组内成员先互换作文、互改作文、互评作文、互解疑难问题,然后写下自己的补充意见。有争议的问题互相讨论解决,并在有争议的作文上写下合理、恰当的修改意见,同时注明批改人及小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他人好的写作、评改方法,也有了再思考再创作的意识和思路,从而打开了思维,更好的改进自己的作文。
二、创设平台、评改推优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他人的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看清,因此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 ,提高认识。
1、各小组间传看推优
(1)互传互看。由于小组间评改速度不一,小组与小组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小组间评改速度也就不一样。因此,评改速度较快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整体交换评改,其他小组以此类推。这一过程不再要求学生再次写评语,以看他人作文、评语及小组修改意见为主,同时如果有新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小组商议后补充在前面写的评语后面,并注明修改小组。
由于学生视野狭窄,因此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多看,不仅看好的词句、新颖独特的作文结构,还要看好的意见、建议及好的评语、修改意见。这使学生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在学习,从而达到积累好词好句、开阔思维、开阔视野的目的。
(2)推优:以小组为单位,从学生所看过的作文中,推荐1—2篇优秀文章,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展读。
2、班级内推优作品展读
从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将放在实物展台上由学生本人朗读给全班同学,这样既增加了小作者的写作信心,又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展读结束,由推荐小组说明推荐理由,然后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再次进行优缺点的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全面的点评,既指出习作的优缺点,又指出评价者评价中存在的优缺点。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能力、是非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展示,并且小作者在同学和老师的真诚点评中认识到自身作文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写一篇好作文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激情,更让孩子之间有了相互了解、触动真情的机会,在作文中感受到了同学情、朋友情,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3、班与班之间的互评互改
其实到优秀作品的展读,一个完整的自主作文评改环节基本结束。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人生经历千差万别、阅读的书籍各异,所写的作文也是良莠不齐,为了拉近孩子们的差距,改变学生视野狭窄、见识过少、作文死板不会创新、内容空洞等问题,同时也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发散思维,我开展了班级间的作文互评法,即两个班级之间互换、互改、互评作文。由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暗藏的班级文化、人文氛围,作文无形中也暗含了这种种因素,因此每个班级的作文水平不尽相同,写作的选材也是各有千秋,特别是评语这一环节,班与班之间就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有各自班级之中的相似性。
这一环节,批改过程同上,只是更多的要求学生去阅读他人的文章,并将两个班级中的优秀作文重新进行重点推荐、跨班朗读,使学生在同类作文中更加“见多识广”,为下一次作文的进步和提高做准备。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学生阅读的作文多了,掌握的写作素材自然就丰富了,同类作文的优缺点也了解了,视野也开阔了,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也更有信心了。在这种自主、合作又自由的课堂中,学生看到了别人的作文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定位了自己的作文差距;看到了优秀的作文,也学会了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更感受到了不同文章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不同教益;学生通过作文的互评、互改,学会了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
三、海纳百川、修改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义,或文成而竟不须成,乃有济也。”指出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次要求,“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他人的评改意见,自己动手,对照习作要求,运用从评改意见中获得的启示及方法,根据他人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议进行自行修改。在自行修改的基础上,同桌交换,互读互改,再一次发现、讨论、补充。改好后反复朗读,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想、观点的碰撞,进行润色修枝,促使进一步作文符合训练要求,逐步完美起来。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会创造一个更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仅仅改变了孩子,更改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呢?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从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是习作教学的永远追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在自主批改作文的不断尝试的中,学生获取了乐趣、获取了知识,而我们,则有了更快的成长、更多的思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