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张德芬
“学—展—点—练”模式下的学生主动学习
四川省泸县嘉明中学 张德芬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课改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呢?我们嘉明中学围绕学-展-点-练的模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学——课前学生主动预习和课堂上主动学习
1、课前学生主动预习
(1)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课前主动预习课文,这对语文学习很有必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事,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课前教师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上明确学生在课前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具体看书的哪些方面。如教学语文诗歌单元,导学案上要求学生课前读几遍,注意字音,停顿等。学生根据提示,在课前自由读诗歌。慢慢地,学生也就逐渐形成了课前主动读书并查资料书的习惯,并且能主动查字典解决读音,主动尝试划分停顿等。教师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
2、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主动读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普遍采用。但是长期以来,朗读已经异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程序,枯燥乏味的陈规,有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其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从自己亲自朗读中获得并体现出来的。朗读不只在于让学生吸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在于期待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品、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学生主动地读书,就能自觉地在浓浓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从而增强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同时生成阅读的愉悦。
(2)学生主动圈点勾画。我曾给学生讲毛泽东等名人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摘抄、批注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赏识的词语、句子、材料作些分类摘抄。我又从散文和诗歌教学入手,让学生主动圈点勾画精妙的词句,在文章的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甚至平淡处加注,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一番评论。教师在教学中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思维极其活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
二、展、点——课堂上学生主动展示、点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实施课堂改革教学来,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可以先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错了没关系。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我都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也不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
2、在课堂上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如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更有难度,哪个勇敢的人敢于挑战?”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实行加分制。当学生回答结束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并且适时地加分,只要回答了问题的都要加分,回答得好的再加一分,也可以配合掌声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点拨的积极性高,有成就感,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体现了“学-展-点-练”课堂以学生为主,学生展示和点拨的教学理念。
三、练——学生主动巩固、主动练习
1、学生主动学生主动收集整理笔记。在学生完成导学案时,学生要主动搜集、整理、汇编资料。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我们的学生必须拥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锻炼机会。
2、学生主动课外阅读。只是倚赖教材内容是根本无法达到一个中学生阅读量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主动进行课外诵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做一些辐射性的推荐阅读,如:涉及作家的其他代表性作品;阅读作品节选部分的课文的整部作品;课文的相关评论;同类作品的阅读等。在教师的推荐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
3、学生主动写作。让学生主动写作是动手能力中的重要一环。《课标》明确提出写作要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我认为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是能让学生能主动习作的第一步,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则又是帮助克服惧怕心理的第一步。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感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观点,展开一些联想想象,发表一些评论,提供一两点建议。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展-点-练课堂模式下,我们要放手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地朗读、主动展示、并主动地动手收集整理和写作,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从而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