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李 静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澧州实验学校 李 静
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大,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更要注重他们思想、灵魂上的塑造。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针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入手:
1、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3、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阅读指导,传授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首先应让 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繁,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能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