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语文素养在趣味教学中发展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秦婧
摘要:让学生语文素养在趣味教学中发展是“五育合一”教改背景下“三活课堂”“活力展现”的最理想实践。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成课堂趣味的基础上利用直观呈现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让学生语文素养在主体极度活跃的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 趣味教学 发展
随着我县在育人主阵地创建“三活课堂”课改理念的深入实施,以“活力展现”为追求的趣味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课堂作为习以为常的育人平台,“天天学”已经让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在“三活课堂”理念引领中,如何使语文课堂又焕发生机,活力展现,让学生学得快乐而又有收获,能迅速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这就成为教学实践者不得不作出的教学深思。我们知道,每堂语文课都是有目的的存在,其担当着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追求的语文素养发展任务。要让这样的目标在活力展现中实现,多年的实践探索让我把趣味教学法作为了目标达成的路径首选。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成课堂趣味
课堂上学生是否有活力,就看其有没有心理压抑。如果他们感到心理自由且安全,那学生在语言表达、问题思考和创新想象方面就会感到无比放松,表现为自信满满,爱举手,乐于争着回答问题。反之,则危襟正坐,心中常担心老师点名答问。显然,前者是实现学生由被动转化为学习主体的必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使课堂活力展现,首先就要学生有活力,他们的活力是课堂这个综合活力的细胞,各细胞兴奋了,课堂才是活力满满的。而学生的活力来自于强烈兴趣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使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老师、爱语文的前提,小学生的向师性促进他们爱屋及乌,他们爱语文学习了那他们所处的语文课堂自然就是愉悦的,有无穷的学习趣味。因此,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中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用情,再由此过渡到爱语文课堂上来,从而在他们心理上产生语文课堂趣味无限的感受,进而自动学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利用直观呈现使课堂有趣味
处于直觉思维的小学生,最乐意形象性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特别是看图识字的教学,学生是感兴趣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到了高年级,口语交际、阅读教学等虽然有了一定抽象性,但同样可增强其形象性,毕竟小学语文在编排内容时就已经注重到了这一点。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直观呈现方法,满足学生视听学习需要,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因抽象而带来的苦涩和乏味。实践中,能承担直观呈现的载体很多,实物、简笔画、挂图、投影仪,但现在最方便、功能也最多最强大的就是多媒体,其不光直观呈现能力强,还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受趣刺激而产生“我要学”之需,表现为探究活力。例如,在《江南春》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诗人哀愁,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这个直观呈现方法,把诗还原成江南春天的美好画卷,在伴有“莺啼”悦耳声中把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这些物象有层次地展现在学生眼中,并调动学生触觉风的轻拂,这样的身临其境自然就能让学生体验到江南春景美。但通过特效镜头一转,呈现诗人当时处境,感慨美景已逝而由此产生的感伤涌上笔端。这样我们就把诗意诗情让人学生领略了。这样情境下的语文课堂自然是有趣有情的相融合,学生也乐随流程的展开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
三、采用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如果方法过于单一,手段没有变化,那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导致主体性缺乏。对于常年都要学习的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早就没有新鲜感了。因此,这样的学科教学就必须在内容、手段、方法上有创新,才能使习惯了东西再有魅力,再焕生机有吸引力。实践中,为了使语文教学更有趣,教师除了充分挖掘文中趣味因子外还要根据内容和目的需要选择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和富有变换的手段,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力。这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乐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就是活动式教学、游戏式教学、操作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讲故事或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学生年龄特征而选择的,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处处有这样的思想而付诸实践,最好的综合利用这些方法,使趣味一贯注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其乐融融。例如《开国大典》的教学,如果采用单一的讲解式显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建国时期全面人民的欢欣鼓舞,过程中我们应将感情朗读法、多媒体运用、情境表演、写读后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环节作为学生主体收心、集中注意力、产生“我要学”之需的关键时段,更应加强策略创新,可采用语文故事、语文笑话、语文谚语等来引入新知,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三分钟会话交流或背诵积累的诗词谚语等,或用多媒体呈现一段图文并茂的动态情境,这些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动机生成,从而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发展语文实践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了。
当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路径远不止上文所列的几种,更多的有效方法还会随着“五育合一”教改推进和“三活课堂”实施而不断发现或探究出来。但我们可从基本的听说读写变换形式着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培养方式发展听能力、说能力、读能力和写能力,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学生语文素养就会在快乐学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依棠,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趣味教学法的实施[J].中小学管理,2020年。
[2]夏春秋,趣味教学带来的语文课堂新变化[J].课堂内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