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川省岳池县龙孔小学校 李妍艳
摘要:一线教师不能仅为“应中考之试”而注重解题教育,要在数学课堂上以有效为主题进行教学追求,以“优教优学”。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创新运用课堂提问策略、深度运用现代媒体助教和激励评价促进动力提升等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
有效是我们课堂实施的核心追求。育人虽然讲究“慢”教育,但在课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上不能“慢”,不能不讲究效率。在这些年的实践中,由于数学教学育人目标偏了,只为培养学生“应中考之试”,导致学生很多数学素养包含在列的数学技能未得到应有培养,未达到该年级应有的水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耗效效的“慢”教育了。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教优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如何将有效作为教学追求而落实到实践中呢?带着这样问题,在“优教优学”策略探寻中,我获得了如下心得。
一、有效教学需以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为实施前提
有效教学,不是凭空进行,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营造出愉悦的和谐的氛围作基础。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偏爱和看法,古人就有了“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学”的教学感悟,我们何尝没有“爱屋及乌”的实践心得?因此,在这多年实践中,我们也同样有这样的教学获得。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更有爱屋及乌的向师性情感。我们知道,教学即对话,课堂上的对话是师生间的信息互换,是双向的,更是平等的。作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应打好情感牌,有信任意识,多从关心学业着力,走进学生生活,从和蔼的语言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用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他们也乐意“信其道”了,由此爱上数学学科而“乐其学”。有了这样情感作基调,数学课堂自然就有更多发表意见、乐意学数学的声音。那我们就有了对话交流的情感氛围作支撑,自然也就有了创建高效课堂的人脉基础。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为前提在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发挥作用了。
二、有效教学需以创新运用课堂提问策略为实施路径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和诱思策略,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有效手段,一堂课中,是否高效?从教师提问便可知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学法”以实现学生思维的调动。“问题式导学法”由来已久,其基本流程是“情境设疑---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巡视指导---交流汇报---形成共识”。在数学实施中,这个流程或被简化,或对于探究性的问题引领,应尽量走完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设疑时应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和思维导向,让学生有积极的探究动力。现行课堂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把一些关键性的提问简单处理了,问了一下就让学生思考,思考一会就叫停,这样的提问价值大减,既不能充分发挥诱思作用,又不能导学。实施这样的“问题式导学法”,还要保证学生自学时间,不要有把此作为点缀的想法,更不要认为这是作秀,耽误时间。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主体,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也许就能快速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收成。所以,提问了就要让学生多思考,并搭建平台让学生把这些不能解决的思考通过学习这个平台去解决。这样,就能大大增强学生主体性,培养费诱思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三、有效教学需以深度运用现代媒体助教为实施手段
现代媒体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先进的当然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智能一体机莫属了。因这这种设备是教育改革的科技定制,功能都是为教学方式服务的。而且,还储备了很多学科教学资源可以供教者灵活选用。当然,最强劲的是教学功能,创境激趣是首当其冲,紧接着就是化抽象为直观。如果再配合软件“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更是有效这个预期实现的最佳路径了。我们知道,数学课堂时间是固定的,而每课时的内容又相当多,要在有限时间里完成概念、定理、运用、培能等多项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任务完成效率,挤出时间在重要内容上进行多教多导。这样既突出重点又能促进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与形成,而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原因在于内容抽象。若凭教师口头讲解,或偶尔有讲边写有画,但依然会效率低下,因为这过程抽象的知识不是纯口灌可以化解的,很多事情需要直观才能满足学生思维参与的需求的。例如,“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如果没有智能一体机的动画功能以及几何画板的辅助,我们又怎能花少时间收获那么多,很多学生在新授环节就完成了知识的发现与形成。这样就保证了在这一课时的课堂练习有充足时间,学生都经历了“垂径定理”的强化理解应用实践,做了正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多项强化掌握内化的训练,既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又使学生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中心上,提高了教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有效教学需以激励评价促进动力提升为实施保障
人不激不力,水需要以荡才漾。有效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完全释放。但这样的效果需以学生体验成功和进步为前提,在有了被肯定和赏识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有无尽的动力而积极学。因此,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或成功,让他们在得到表扬中增强学习兴奋性。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学生不能持一个标准来衡量,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不可能有同等发展的进步,因此,要因人而异来激励,做到评价灵活又及时,才能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保障。
当然,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还有很多很好的策略方法,作为提效者,应在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前提下,创新思考内容与方法的结合点,找到更适合学情实际的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教优、学优的方法获得多方面数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汪成敏,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教育学,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