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陈 漫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光明小学)
摘 要: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下面来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课堂效率 前准备充分 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兴趣 课堂的参与 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师必须达到的一个高度。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要掌握好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上老师教的这一科,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地设计,精心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教授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有趣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让学生用自己的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练习设计时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问题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的机会,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选择巩固练习题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做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拾阶而上,最后水到渠成,融会贯通。
总之,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