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思源小学 游思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激趣诱发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是个人发展之根。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当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就显得更要重要。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其教学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必须兑现。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创新策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激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习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学生力求更加深入的去认识世界的探究心理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
轻松、自然、安静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从而产生创新意向和行动。在教学中,我们一是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他们自由自在的发表意见;二是要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一贯制的班级授课制,如朗读课的教学,就应让中高年级的同学一同接受训练,然后举行全校性的表演。事实上,低年级同学不比高年级同学差,这样高年级的学生感到前有目标,后有追兵;三是多鼓励,少用甚至不用指责的方式评价学生。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整理信息、提出假想、总结结论、大胆质疑。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如创新获得了成功,教师要大力表扬,并将这类学生及时推荐到学校的其他班级。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意,师生予以掌声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发现和创新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享受首创成功的快乐。
二、善于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教为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全面践行新课改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们应设计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在“善导”上下工夫,通过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创新精神被点燃。为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求异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观察、分析问题,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的提问,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质疑性的提问。根据课本和实际,挖掘教材中的亮点,在可提问之处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去如何处理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的主张,通过这些提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发散性的提问。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供多种解答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
三、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也会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学生思维定势,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发散和求异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实施头脑风暴法。这是由美国奥斯提出的一种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具体操作就是所有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创新或改善,产生新点子,提出新办法的过程。如学习语文时,经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将描写心情的词语说(写)出来,越多越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谚语的积累;还可以说一说(写一写)有关春天的诗句等。运用头脑风暴法,不但可以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二)运用隐喻和类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让儿童在故事经历中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开阔,心理不断成长。如在教学课外阅读课《小柳树和小枣树》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并上台表演,然后交流讨论,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交流、体验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运用类比法不再是学“一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角度发展,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而具有创造性。
(三)引导学生自由联想。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自由联想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丰富语言积累,揣摩作者语言精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理解词语“神机妙算”,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它的近义词“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和反义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机关算尽”等,通过词语理解辨析,不但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策略系列化,持久推进,才能让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良好培养和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孙玉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