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陈 森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普枫小学)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它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某一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勤学好问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及自我检查作业,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读书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通过读书让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讯速进入学习角色。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二十之多,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家长要控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有疑必问的习惯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使学生“好问”。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分割拼凑成其它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即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四、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年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在课堂上对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适中、质量好、时间准”。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五、结合训练,培养学生做事严密、精确的习惯
数学知识严密与精确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学中,我体会到,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此,教师还要严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再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人或急于求得得数。特别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这是保证计算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坚持。计算题的练习应与应用题一样,养成审题习惯,而且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下,讲求速度,力求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 老师是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应多与家长、学生联系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一致意见,充分运用家庭和各科教师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位学生做作业时经常趴着写字,老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做了家校联系卡,老师、家长互相督促,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学生改掉了坏习惯。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以兴趣做先导,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定能焕发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学习一生的重要的保证,学生将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