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优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武胜中心中学校 罗一帆
摘要: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其需要应用“优教”“优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本文探讨了媒体化教学手段和生活化理念在“优教”“优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优教优学”理念 实践应用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大多以高考应试为追求。这种过于“唯考是教”的做法,使得物理这门源于生活的物理学科少了很多乐趣。再加上其抽象性逐渐增强,也使得一些学生体验不到学习快乐而倍感难学。为提高物理启蒙教育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欲形成更强烈,有主体性的能动发挥需要,“优教优学”策略从我市“双主双优”中应运而来,成为指导我们课堂探寻有效教学之路的重要思想引领。在这几年高中物理教学的这块土壤中,我将理念化为实践,积极探寻“优教优学”路径,终于在勤耕力行中将良好教学成果收获于囊中。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优教优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教,让课堂在直观有趣中展开
为教学提效而量身打造的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特别是其物化而成的智能一体机,兼具传统黑板与现代科技的双重优势,更能使物理教学展开多彩有趣,直观生动。特别是大屏呈现、化难为简,更能使物理教学获得速快效高的回报。
(一)加强过程教学整合,有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主阵地在课堂的教学是以师生间的互动对话为体现的授受实践。二者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了对话效率和效果。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的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教师角色,因为其不仅能说话,能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还能使学生处于极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而没有压抑感,特别是多感官的视听刺激,更能使学生敢于尝试而生学习大胆,这对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而实现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又特别是网络平台信息传输的便捷性和保密性特点,使某些学生对教师和学习难于公开表达的话,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直接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平台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助力师生关系建设上起到牵线搭建的作用,既营造了氛围,又帮助学生解决了思想问题,使教与学在其提供的平台中实现了更好的对接。
(二)加强平台运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践
为高考而教的物理课堂,虽然教与学方式单一,“教”“授”两张皮现象严重,但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发展带来的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基础上,“教”与“学”分离现象就逐渐变到无缝状态了。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将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需求整合到网页中去,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引疑导向,各自利用教师早已推送的资源(有的是本地资源,有的是互联网资源)进行物理学习的探究实践。既可优化教,也促进学,简化了教与学过程。在“优教”中还可“优考”,利用多媒体制卷。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编拟试卷是我们对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又一运用,特别是利用大数据算法而进行针对性的制卷,更能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查漏补缺。而且,教师可瞬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便于接下来的教学策略调整。这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而获得动态资源,是我们“优教”更不可忽视的重要生成资源。这些效果的实现与进一步优化,更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良好变革。
二、利用生活化理念优学,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技能
生活化理念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行为展开的实践思想指南,是践行新课标的必具观点。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在教与学上具有生活化思想,在“优教”的同时,也要将此用于“优学”,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技能,提升反哺现实生活的应用创新能力。
(一)将生活化理念融于学习过程中。以导为教,让课堂时间更多地为学生学习使用。教学时,教师应将生活现象融于新知授与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内驱而学。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学教材,为了引发他们积极性教师就应将其情境化,利用冲突让学生产生求知欲而主动实施。这儿的冲突主要是生活经验与理论上出现不一致上的情况而引发的冲突。将生活化理念融于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做法,就是要让学生对平常见到的生活事件进行思考,观察生活中的油水混合问题,油滴到沸水中不飞溅,而水到炸食品的油锅中却会发生爆裂。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生活化的思考,常常是引发学生科学质疑和探究的重要动力来源。
(二)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中的“学”,不仅是在试卷中展身手,而是为了能在现实实践中能“用”。以“用”为目标来反哺生活才是物理学习的最终指向。我们知道,学生“学”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影与“用”的能力的实践展开的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的“用”,更要把“用”的“学”结合起来,强化方法指导,并落实到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为此,我们要努力发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在具体情境基础上,将问题进行合理简化而形成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结合已知去解释未知或生活现象。这虽然一种解决,则也可物理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学以致用的一种实践。虽然没有什么创新性,但可以起到“解释现象”或“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效果,同样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物理课堂中能达到“优教”和“优学”的方式路径还有很多,特别是在我县“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课改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不是要选择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和不同寻常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做到灵活,有针对性,能因材施教,这样才是为提效、为育人而来的“优教”“优学”。
参考文献:
郑长明,“优教”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考试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