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张 雪 贵州省兴仁市第九小学
现在小学的音乐课普遍存在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音乐器材,甚至连最起码的录音机,教学磁带也不买,只让老师用嘴巴教。给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些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上过一节音乐课,为什么呢?因为都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叫去写作业了。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突破学校音乐教学设施空白的困难,努力营造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下面从教师本身素质和音乐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来谈谈优化小学音乐课堂,与同行共勉。
一 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音乐教师的个人道德素质是有利的教育力量,音乐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在音乐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更是在音乐教
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审美的潜移默化中认识真,善,美。音乐教师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品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师德修养,同时做到为人师表,举止文明。
2、全面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他(她)的专业素质应该是全面的,不仅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能以综合音乐教学为主,内容涉及唱歌,指挥,试唱练耳,乐理知识,音乐欣赏,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而且在课外活动中,能组织学生开展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涉及音乐领域各项活动的排练与演出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姊妹艺术和宽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必须懂得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这方面素质高低将对音乐教学工作的优劣起关键的作用。有的教师虽然有较好的音乐素质,但缺乏教育理论方面的素养,教育理念跟不上,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在掌握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探讨音乐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才能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使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3、健康的心理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健康向上的个人的心理素质。他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师魅力,协调师生关系(包括教学关系,道德关系,心里关系),更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也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教高年级音乐课时,如《红灯记》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铁梅的人物图片,在教室里挂一把二胡,一把京胡营造一种京剧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铁梅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进行审美的体验。
2、以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音乐技能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而音乐课程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灵活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教中段学生音乐课时,如教学“采茶舞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我遵循音乐教学愉悦性的原则,创设游戏化、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情景:画出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又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教高年级音乐时,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师要展示优美的歌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音乐给人最直接的就是听觉,优美的乐音能抓住人们的心灵。一堂音乐课中,教师除了运用各种方法教给学生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还要善于范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每天练声,要有百灵鸟般的歌喉,一张口就能吸引学生。除了自己练声,课堂上还教学生练声。在给学生做点评的时候,往往是理论上的点评,而理论过后教师能把曲子示范唱一次或两次,学生对老师点评的内容很快就明白了,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脸部表情,眼神的变化,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唱歌是要有表情的,根据曲目的不同有相应的表情。如此,容易帮助学生纠正唱得不完美的地方,促进学生改进音乐技能及表演能力。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尽可能用音乐交流,上课前的问候和下课时的结语都可以用音乐,甚至课堂中的提问也是用音乐,当然不一定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可以做到,起初学生能听懂,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适应了,也会模仿老师用音乐交流。慢慢地养成了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参与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在小学生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教育,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