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罗万富 陆 静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水井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必须明确,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爱动、好玩、乐于交往,且小组合作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由探究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得到满足,因而总是兴趣较浓。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去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广大空间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运用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3、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小组中,由于提倡民主协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形成,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可采用汇报、答辩、辩论、竞赛等形式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要关注小组中成员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有困难学生的发展,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困生,要耐心扶助,除了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以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可以从开展道德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白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书中所设的“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
(2)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可组织小组合作分小棒,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先分得一捆,剩下1捆拆开与8根合成18跟,再把18根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得6根,即每人分得16根。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后分析思考,并把结果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使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教学中,应让学生先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如果为了追求合作的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教师在呈现问题情景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觉得该合作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这样容易造成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抓好反馈与调控
小组合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适时点拨,教师不仅要及时捕捉学生交流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予强化,使其成为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财富;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定的感知印象。通过反馈调控,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从而在高一层次的认识水平上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感知印象。比如我在上《垂线》这一课时,自己觉得有的地方处理不够理想,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画垂线,其中有两个同学分别用折纸的方法和用直尺的两条直角边画垂线,方法都很好。但自己没有及时地利用好这一闪光点加以强化,对模糊的认识没有及时发现、点拨,给这堂课留下了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完善自己。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不断探究、总结,我将继续学习,实践,力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