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罗红华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第二小学)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让。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教师要努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法。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氛围;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四、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机关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