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新课标而展开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陈思洁
摘要:基于新课标而展开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以新理念为指导,在正确设计处理“教什么”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怎么教”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有效教学
新课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指南,体现了国家对学科教育教学的意志。而小学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以研究数与形关系为重点,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开展数学知识教育、提高未来公民数学素养的学校如何担当重任,是每个一线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用。那教师如何把这责任落到实处呢?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教育精神——新课标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到日常教学,采用与学情相适宜的教学方式,提高合理性和针对性,让学生习得数感,发展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提升运算和推理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下面,我具体谈谈基于新课标而展开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什么”合理性
课堂“教什么”,是我们一线教师首先就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无非就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不是“唯教材是教”,但毕竟是凭借,是话资依据。因此,围绕教材设计“教什么”仍然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一要务,仍然是课堂教学内容来源的主要渠道。二是辅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为教材知识合理呈现、容易理解和巩固认知而选择的,包括情境的载体、课件上的背景、课堂练习等。这部分内容虽然是以辅助的身份参与课堂的,但其作用并不亚于教材知识的重要。因此,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源于正确处理“教什么”的内容设计时,一定要将主要内容和辅助性内容搭配合理,有机整合,才能为我们后面科学选择“怎么教”的方法科学正确。故而,基于这样的认识,解决“教什么”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好地进行分类,分课时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我们才可能解决。也只有这样,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怎么教”针对性
一堂成功的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正确处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是“怎么教”的问题,第三个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第一个要解决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量的多少问题,第二个就是要研究基于教学内容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这两者决定教学效果,是实现“教得怎么样”的决定性前提,二者不可偏废,同等重要,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一)实施情境化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实践中的获得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由于集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故而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主体性,让他们在情境载体中受趣吸引而思。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单位1”的教学时,我们就可用“一根电线”“一块田”“一个西瓜”来当作整体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单位1”.这样的情境,学生有生活经验作认知基础,所以能很快在脑中建立起一个整体的观念。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应生活化。这种生活化策略就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一种教学,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向生活延伸,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从而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课堂中,我们将生活中的百分数引进课堂,让学生看到百分数在现实中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三)实施直观化教学策略。建成“班班通”,实现了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课堂。充分利用这些为教育量身定制的信息技术设备,就可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我们知道,多媒体作为集声、音、色、光于一体的直观化教学手段,交互性、整合性和控制性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配合,因此,其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小学数学课堂上以此为手段,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直观化的交互处理,并在声光色配合的动态演示中呈现出来作用于学生感官,或化微为著,或变小为大,化静为动等处理,减小学生感知难度,提高思维理解时效性,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快速突破难点的目的,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让学生弄得圆柱表面积计算时需要计算哪些“面”时,很多学生头脑中由于缺乏一个圆柱体的形象而显得空洞,往往只能背公式而进行模仿性解决问题。一旦题型有所变化,他们就可能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动画将拆开圆柱的“面”一个个拆开,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圆柱体的组成。有了这样的直观,他们在计算表面积时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总之,基于新课标而展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预期,我们就必须依据新课标而不断更新观念,正确处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这两个问题都需要我们课前慎重处理,科学设计,才能让课堂真正有效,从而为我们“教得怎么样”给出最满意的结果答案。
参考文献:
[1]刘和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2018年。
[2]覃明辉,新课改中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