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陈 勇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笔山小学)
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症状,如:知识基础差、学习技能低、习惯不良、态度不端正,或者还有人格适不良和行为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侧重,抓住主要问题,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扰方案和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策略障碍”,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还没有一个定势,学困生的界定不能立刻确定,那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做好学习的诊断,做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从而形成对策,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①加备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所谓加备关爱就是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真诚去关爱、感化学困生。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用真诚去关爱、感化这些学困生,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先回答学困生的提问,优先给学困生板演等。如学困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时,老师要给予他们机会,不管他们回答得对与不对,都要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中他们和优生一样都是老师喜爱的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应尽量多给他们时间或多给他们一些提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导认知水平较低、厌学且自制力差的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获取、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掌握,都与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分不开,所以要想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老师真的信任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与老师真诚交流。师生的情感深了,老师的威信度提高了,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就有仰慕之情,进而对老师所上的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②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除了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教师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学困生的成长。成绩优良的学生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学习有着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学校的集体教育和家长的关心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有促进作用。③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和小学生具有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强化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保留数学知识核心本质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数学题中陈旧的、刻板的、乏味的成人化素材替换为鲜活的、灵动的、有趣的儿童化素材,使题目的现实素材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无缝对接。教师可以借助动手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进其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如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开口说。学生将圆分割,然后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并顺利推导出了圆面积公式。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成功教育,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鼓励、评价,用学困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激励学困生,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导评等方式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多写激励性或商量性的批语,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④在教学中,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目标教学”,变“启发式”教学为“讨论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成功达成。学困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差。教师可把学困生的这些缺点作为教学资源,不是压制他们上课交头接耳的行为,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说,让他们讨论。巧妙的提问能激起学困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出所讲授的知识,为学困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基础。
二、作业布置有梯度,让学困生“跳一跳,摘桃子”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所以作业的布置也不能千篇一律,对学困生要有所“照顾”。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有的则可能似是而非。因此巩固练习、作业设置也必须因人而异,设计要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布置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优等生可选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择基础题做,慢慢的视其基础题完成的情况而适量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的很好,进步很快,完全有能力赶上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你可能经过不多时间就会赶上最好的同学。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扩展题、思维训练题“跳一跳”让他们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另外,对学困生的作业情况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也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措施。反馈可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作业反馈也一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以往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往往会优生优先,然而学困生的作业更需要及时的反馈。所以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对学困生更要优先,对他们的作业批改时要多用眉批法,并及时让他们订正。比如可以在错处写上“想一想”、“试试验算一下”、“查一下题目有没有抄错?”、“它的运算顺序对吗?”等眉批,要求学生订正错题并写出错误原因,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正错误,在做对的地方写上鼓励性的语句。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还可以采取让他们自改互改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的反馈速度更快,也最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学困生的错误一般都是相仿的,他们如能发现别人的错误,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让他们自改,可以尽快发现自己的错误。自改是在自我反省中进行的,发现错误更能使他们加快自我修正,所以批改作业时更可以让学困生自改互改,特别是在课内安排自改互改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