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 陈良富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优化中的应用,不仅能变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化繁难为简易,而且能优化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育人效果的应用预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优化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由浅层向深层创新实践的呼声的强烈兴起,学校信息化教学在“优教优学”的实践中得到了创新应用的课堂展开。作为一线教师,既要顺新课标、新课改精神而为,同时更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而用。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老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自然就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自身所担任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把其功能优势化作优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的方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可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环境中学数学,长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和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融合所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化效果。
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集成功能,化枯燥为有趣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集成交互功能,能够营造出动静相宜、图文并茂、视听兼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能有效激趣,迅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话题上来,产生“我要学”之需。但这样效果的实现,需要我们结合内容选取现实素材进行课件设计,集成声效和光效,配备动画,在缩短新知与学生现实之间距离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可有效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为趣味丛生的探讨对话。再情境出现的同时,我们再配合关键一问,通过巧设悬念、疑问引思,调动学生思维产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而成为主体者。例如,在九年级《弧、弦、圆心角》这一课的引入教学时,我们就可应用滚动的车轮,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螺旋桨等作为课件中的主角元素来表现现实生活场景,通过动画呈现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背景引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情境氛围,还能让在学生在直观的呈现中增强学习自信。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形的运动变换,化抽象为直观
脱离了生活进了课本的数学是抽象的,让人难以理解。而传统教学,学生可接受的路径又很有限,不是听讲就是阅读教材。这两种路径都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变化的、动态的这一现实。数学是生活的写照,生活中的“动”必然在数学中也是以“运动”来界定的。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化静为动,动态处理那些图像变换、运动等数学问题。而在现实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成功应用就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的、动态显示的内容,并增强学生的直觉印象。这样以先进的科技助教,就可解决传统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的教学问题,而且事半功倍,让学生快速获得理解。现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动眯题型,教学这类问题时我们最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因为动点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能够在自我头脑中虚拟一个“点”在运动。为了更形象和直观,我经常将几何画板软件应用于数学课堂中,就可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动点规律,从而揭示其本质,正确解答出结果来。除了解决动点问题外,几何画板还可以用于其他内容的教学上,如“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我们也可应用几何画板来解决点动和线动的问题,就可让学生在观察中直接明了那难以理解的关于“性质”的语言表述。又如平面图形中的平移、旋转等教学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平移、旋转等动态化问题。这些内容的教学,如果没有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仅靠我们“纯讲式”口头教学,不仅要费心多口舌,效果还得不到保证。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则可以让我们少耗时,多见效,而且课堂无枯燥,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进行知识建构。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化被动为主动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和课堂提效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应用是一线教师“优教优学”的重头戏,也是我们向创新实践应用的前提。作为教学实践者,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吸引性的作用,激发学生以主体姿势立于课堂中,有强烈的“我要学”意识,就成为我们化学生被动为主动,激发主体性的重要追求。落实到教学中,我们既可利用信息技术本身集成的学科教学资源,也可链接网络中教、学、练等海量资源。比如数学史、数学大家故事、课例、同步练习等,都是可激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好资源。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想象的,当然更不可能实现。而这些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就可有效起到优化过程的作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形成技能。例如,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时,传统做法就是通过唤醒式引导,让学生回忆接受知识时的过多细节,以激活那些较为模糊的知识记忆。而现在不需要教师多讲,则可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快就实现了这种效果,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可节约出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练习,形成数学实践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优化应用中的作用是巨大,但并非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信息技术来“帮忙”,作为一线教师,要明知深层应用就是创新实践,需要我们结合教师、内容、学情的“三合一”。因此,我们不能“堂堂用”,更不能“时时用”,要做到巧用不滥用,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得到真正优化,结出李桃果来。
参考文献:
[1]李用军,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中小学电教,2019年。
[2]闫如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展开[J].文理导航,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