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杜 娜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初级中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渗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仍然在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恶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分析和思考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比如对于初一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刚好讲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式,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天平图案,对这个方程式进行指代,并且把不同的物品放置于天平两端,并且引导学生去讨论和探索,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出来,而且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进行满足,从而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之后,教师让学生依照这个天平上面的内容,将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写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这个方程式进行理解。而且,为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数学上面比较经典的人物和故事穿插进去,并且借助这些故事的引导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激励,这也是与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相符合的。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还可以采用说课、分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教学手法来进行数学情感教育。
二、建立课堂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逻辑思维有所完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所提高,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当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本,去积极、独立地思考,从而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而探究式教学活动正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独立意识强的心理特点。
例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置于随时互换的动态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即向学生提问道:“如果给你们两个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你们能用它们拼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有的学生回答道:“矩形。”还有的学生说道:“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以此来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明确教学的双向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以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和改正错误,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信心,进而使学生更有创新的勇气。最后,在教学中构建多边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即在多边互动中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归纳、反思,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数学训练是让学生纯粹的完成书面作业,学生因此也觉得十分枯燥,甚至许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存在恐惧和厌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身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适当的融入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会那么无趣了。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12章证明,学完了“定义与命题”“证明”“互逆命题”等内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可以在课后布置游戏型的数学实验展开课题学习。(1)将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如图),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2)如果将一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那么,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个?(3)如果分割棱长为5或棱长为6的正方体呢?(4)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5)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加以解答吗?通过这样的作业实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潜能开发出来,教会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我们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真正适应新形式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