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杨赤萍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兴文小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学生有创造力,认识了学生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 他学科而言,和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了解并且有效应用 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学 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创设多彩情境,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境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感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如学习《海底世界》后,我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作现场“导游”下海探秘,并要求向一线的“游客”发回报道。他们思维活跃,几分钟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这里很宁静,在五百米以下就会变得一片黑暗,真是个探险的好机会,好好把握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你瞧,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珊瑚在蠢蠢欲动,连小石子也不甘示弱地翻了个跟斗,有些动物还向我们发出闪烁的光呢!”“祖国的山美、水美,祖国的海底世界更美,尽情地玩赏吧!”……通过这项活动,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掀起了他们感情的狂澜,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并用自己的创新情感感染了各位“游客”,同学们也体味到了创新的乐趣。
二、激发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深化。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尽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以发挥,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同学们思维活跃,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狐狸故技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接受上一次的教训,不再理睬,狐狸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爬进洞里去了。”有的说:“狐狸先说好话,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了人家东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谣言……这时乌鸦沉不住气了,立即还击:‘你这是胡说!’刚一张口,肉就掉到了狐狸的嘴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于是教师紧接着设疑:“狐狸第二次得到那片肉,乌鸦又一次上当,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学生发言十分热烈。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
三、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亦有法”,学习亦如此,“学无定法,但学亦有法”。在现代教育观中,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活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一素质教育思想,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同属一类,学习它们的方法也基本相同。如果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究出同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就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骄傲的公鸡》一课,这样设计:以课文第二段为示范,教师先“导”,即启发学生说图上画了什么?谁和谁比美?结果如何?然后让学生“学”,即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重点句子朗读,接着组织学生理解公鸡和要比的小动物心理怎样,最后激发、点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变串讲分析为组织、启发、诱导学生探究出“看图说话——找话朗读——理解句子——体会朗读”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总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新的关键在思想观念的创新,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不断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就是教育,这就显示出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改革创新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潜能,孕育出真正的跨时代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