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班级创建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 沈琪 罗青
摘要:以德育教育为抓手构建和谐班级,是近年来班主任强化德育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式。本文探讨了教师楷模榜样、建立和谐课堂、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和建构“三维融合”德育实践网络在构建和谐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和谐班集体 构建 德育教育 抓好
德育,一条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的育人主题路径,或明或隐,不是大张旗鼓的“明目张胆”就是暗流涌动的有意渗透,其目的就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在“五育并举”号角吹响的今天,强调德育教育优先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可以说,这是我们多少人用无数次心血换来的教改认知成果。的确,德育教育是我们所有教育中最应先行的育人内容,而良好班级构建,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就必须加强谦让、团结,集体荣誉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班风、学风下紧紧融入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班集体。因此,作为班级构建的实践者,作为班主任,就必须抓实德育教育,以德育德育为抓手,在班级构建中强化班级管理,育人先育德,建班先从思想上进行构建。
一、践行楷模意识,为学生树立立德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用自身形象化为教育内容与平台,是教师身正为范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小学生,向师性极强,他们乐意在模仿中去获得德育教育并“立”自我之德。实践也多次证明,一位好老师的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教师的“己所不欲”,是德育实践的结果,他们在正确的道德判断下,才有了正确的做与不做。而小学生对其的模仿,也从中感受到了可做和不可做。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践行楷模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当中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特别是当代品格和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目标的高低,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种学生教育的整体性和从中表现出来的偏执性,都需要班主任创新教育方法手段来进行,这是因为德育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调配等均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通过树立熟悉的班级环境甚至周围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都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这些教育能使抽象的伦理、生活价值和知情意行规范形象化,具体化和个性化,并可以培养个性。所以,在抓好德育教育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践行楷模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模仿中形成自觉。
二、建立和谐课堂,必须改进德育渗透方式
课堂是班级实践的重要平台,作为语文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借助有限的课堂去加强班级建设工作。根据调查,在接受学校德育的当代小学生中,特别是近年来的“00后”“01后”学生,他们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且特征鲜明:主要表现是这样的:一是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大大提高,他们不愿接受以书本为导向,优越和长期的指导教育,并愿意以平等和探索的态度接受教育;二是喜欢独立,大大提高了求真的精神,不喜欢机械、抽象和空洞的讲道,喜欢分辨是非中的善与恶,以及实践中的美与丑。第三是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进行知识实践和德育实践,发展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专业知识,不愿接受无聊和教条式的道德教育;第四,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但是他们的自立能力明显不足。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要求我们优化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将难以完成,并且无法塑造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品格,形成和谐课堂将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抓好以课堂为阵地班级构建中,作为语文教师,要构建和谐班集体,就必须抓好课堂德育,以建立和谐课堂为抓手,建立和谐班集体。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不论是学校的德育,还是班级构建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要重视“伦理与社会”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教育,而且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也必须以新时代要求来审视学生德育的新变化。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作用,通过多种德育实践模式加大力度,自觉训练学生办校园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班级海报、主题班级会议,并积极指导和支持合唱团、乐器乐队、运动队、艺术兴趣小组等团队,让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轮换、参与班级风格和班级能力评估,阅读作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以促进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身体素质,美学,劳动整体素质等“五育”效度的提高和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班集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和谐班级,必须建立“三维融合”德育实践网络
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融入社会体系,必须全面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教育者是父母。学校教育是基于人才的教育,是关键教育,教育者是教师。社会教育基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教育,这是核心教育,教育者是与之相关的社会的各种成员。因此,作为班主任, 要树立德育教育整体实践观念,加强学生品德和班级构建的综合研究,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中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密切协调配合,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合一”,使之产生教育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和谐教育,“三维融合趋一”教育模式必须首先理解学生,关心,帮助和支持学生,把爱撒向班级。这样,学生将在和谐氛围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形成良好健康心理,并为他们将来成为人才,获得成功奠定基础。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以和谐为主题的班级构建教育的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总之,我们要构建和谐班集体,就必须加强以德育教育为主体的实践举措,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以和谐小细胞的方式和谐班集体,使之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港湾。
参考文献:
张平林,和谐班级中德育教育实施的作用探析[J].教育科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