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良田镇三联小学 谢富治
内容摘要: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如何提出,对教学影响极大。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才能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本文立足于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分析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竟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服务,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课堂提问的技术性和有效性在教师教学发展上的体现并不成功,甚至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用“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的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致使学生虽然热情参与了,却不知自己所学的是什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质量呢?
二、提问内容要精心酝酿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内容应注重以下几个特性:
1、目的性
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
三、具体措施
1、要改变课堂上无效提问过多的现象。
提问的数量不等于质量,问题多不等于效果好。我们所探究的“问题”应当具有下列品质: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直接切入。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三是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2、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
大多数教师提问时都由学生齐声回答,就算指名也只是局限于少数优生,这样课堂气氛看起来确实很好,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大部分学生或在全班回答中浑水摸鱼,或是习惯于不被指名回答而不动脑思考。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的目光能在自己的身上停留,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能够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励和引导,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3、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教师在提问过后缺乏等待的技巧,或是因为担心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直接把答案说出来,这样提问不但起不到引导学生认识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起到逆反作用。新课程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能力和谐发展。所以,提问后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实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的作出评价和订正。
有许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答案态度严明:正确的表扬,错误的批评,并令其改正,或对回答错误的不予理睬。这样只顾流程,不顾评价,只会起到负面的效果。其实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同样具有激发学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如何提出,对教学影响极大。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才能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丽 《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上海教育科研 2003年12期
2、程广文 《数学课程提问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
3、王红.浅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