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勇 贵州省兴仁市巴铃镇送瓦小学
摘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动。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相互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圆满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 高年级英语 英语阅读 教学方法
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并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最根本的方法,同时又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从英语教学实际来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广大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促进外语教学呢?我们试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培养学习者一种阅读习惯,使它们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 过多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2、不注重理论学习,过多加强词汇和语法的解释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年级取得好的成绩,过多地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1、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打破背景知识瓶颈。
人的知识可划分为两种,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间接知识指向那些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知识。在我国的中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几乎没有机会从实践中获取运用英语语言的直接知识,至于附着于语言之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更是如此。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不太重视语言技能的培训,对于文化知识的获得,则不在中学英语教学任务之列。现在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些不足。新课程标准已将文化意识列入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方面的指导。在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学习的广度,既要学习社会知识范畴的内容,也要学习自然科学范畴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关注文化学习的深度,即既要让学生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是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形成知识体系;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着让学生阅读各种体裁,不同领域的英语文章,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熟悉各种体裁及题材的文章的特点,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及解题策略。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定期将读过的文章归类,不断地丰富自己在各个题材的内容方面的知识总量,积累经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不断增长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
2、设计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题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是通过认知活动使这种能力得以发展的,也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中得以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难度适中、题材丰富、有趣的语言材料,唐诗、谜语、幽默、寓言、世界名著等均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每周选择 3~5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让学生课后阅读 ,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课文实际情况,努力运用如光盘、自制课件、网络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对于有效教学,我们的理解就是指能够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识特点,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上是我们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地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我们期望会有更多的人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提高年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