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培养的策略探寻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第一幼儿园 段玉平
摘要:要让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作为幼儿数学教育实践者的我们应激发幼儿思维参与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实物直观和生活化理念开展数学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有效培养
幼儿数学是一门引领幼儿探索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其在培养幼儿理性思维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因此受到众多教育仁人志士的高度重视。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学科---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性质决定了生活在现实中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有效的幼儿数学教学必须从数学的本质出发,让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与形的概念、度量概念、时间空间观念。而研究又发现,这些概念或观念的形成,就是思维品质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换一句话说,数学教学要实现数学概念的传授与培养,加强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才是正确的教学做法。因此,作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实践者的我们,就只有不断丰富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增强启发性和诱思性,通过活动式的学习平台让幼儿思维能力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思维参与学习的兴趣
幼儿是从无意识学习开始的。这种学习的思维参与度极低。随着年龄增长和活动新颖性的增强,逐渐转向有意识学习。而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加快这种转化的时效性而使幼儿获得更多思维培养。其实现路径就是以趣导航,激发幼儿求知欲。幼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儿童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有效学习并发挥主体作用的内驱动力。对于完全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数学学科自身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产生的复杂性是影响他们产生数学陌生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使这种陌生感逐渐消失,进而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增强数学爱好,甚至产生兴趣,形成有意识学习需要,自然就会在兴趣内驱下自我调动思维积极参与。游戏是幼儿最乐于的活动方式,使数学寓于其中施教,既能满足幼儿爱游戏的需求,又能实现我们教者目的。因此,在这几年实践中,为了让幼儿在自己喜爱的游戏中玩并学到数学知识,我们开启了“玩数学”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孩子学习分类的过程中,与其让他们坐下来对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卡片进行分类,不如让他们参加到寻找“落叶”的游戏课中来。为了增强新颖性和趣味性,我们还应把这种落叶设计成有多种颜色和形状,背面还有计算式子的教学载体。过程中,我们将幼儿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动脑筋拾“落叶”,可按不同要求收集放在一堆。这样教学,就很容易引起幼儿参与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就可能利用颜色相同而把具有相同颜色的“落叶”堆叠在一起,也可能利用形状相同而将相同形状的“落叶”堆叠在一起;更多幼儿却选择了将都是加法或减法的算式放在了一起,还有一些幼儿将算式答案相同的又放在了一起。这样的分类教学,寓教于乐,幼儿参与度高,体现了他们思维的高度活跃,效果好。这个过程就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分类思维。
二、利用实物直观开展数学教学
针对幼儿形象思维特征而展开数学教学,是我们充分发挥数学现实作用的正确做法。实践中,我们可抓住幼儿“数学敏感期”特质来设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知道,人类学习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过程。而在幼儿这个阶段,就应使数学教学从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中起步。通过具体而简单的实物感知,或看或说或操作,他们就可从有“形”中看到“数”,获得“量”的感知体验,而抽象出来形成数感或量的概念。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就必须让幼儿从玩实实在在的实物开始,让他们在玩实物中说起量的多少,用“几”表示,去掉实物,又说起刚才是“几”,逐渐脱离实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抽象化的过程,孩子们将逐渐发展他们的数学心智而促进思维在形与数的转化中得到有效培养。这过程又体现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思维培养模式,这也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众多幼儿教育研究者倡导的培养方式。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
将数学学习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数学教学既是专家的要求也是一线教师们的实践共识。幼儿新纲要也明确要求幼儿数学教学应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而增强数学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认识。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就应有效落实这句要求,其具体做法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幼儿在生活的平台上感受数的存在和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我们就可创设让幼儿带着5元钱去逛超市的教学情境,当幼儿们看到都是自己喜爱的食物或玩具时,他们总想利用身上的钱去购买。当然,我们应鼓励他们利用自己身上的钱购买多个。这样教学,就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教学思想,幼儿不仅有了应用数学的意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他们积极思考5元可以有几种分法而可以买到几样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生活在具有丰富数学知识的真实环境中,作为幼儿教育的我们教师应让他们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获得经验形成应用意识和应用思维。这才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最重要目的。
当然,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路径还有多种,但无论哪种方法路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都应结合幼儿实际来展开,尽可能使数学教学在启发式、趣味性强、生活化平台上实施,才能有效实现我们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晁会丽,在幼儿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读写算,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