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霞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摘 要: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素质;创新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崭新的教学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一、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教师职业的核心在于既教书又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相对其他科任老师显得更要重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如下的思想素质:既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有高尚的事业理想,又要有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具体表现如下: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而语文教师因为学科特点等原因,他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加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他才能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他的学生。2、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这就是说,语文教师不仅有耐心,更要有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并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志趣融化到工作中,开拓进取,精益求精,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承担起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这样老师的眼中,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能力差异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性格差异之分。他总能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样的老师,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他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搜寻信息,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为师者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很难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三、语、文兼顾,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不仅拥有广博的知识,而且他决不是一个只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和“留声机”。他应当在掌握更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自觉地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能因材施教,有一套“授之以渔”的方法。1、具备过硬的会说、特别是会写的真本领。这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和基础,又是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法宝和妙诀。2、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教学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个聪明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决不仅仅将自己的课堂当成纯粹的语文课来上,而是将它当成师生展示各自才艺的艺术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机智幽默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难想象,在语文课中,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机智灵活的解答更容易吸引学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的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优雅的举止等等,无疑也为艺术的教学增添光彩。3、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迷信标准答案,学生只能是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教师只要能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强调开发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作为学科之首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得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百年大计的伟大事业。每一位奋战在教育第一战线上的人民教师,都肩负着完成这项工程的重任,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才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否则,一切的口号都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