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姚志远 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两河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如何进行优质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广大教师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从实践体验者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效益
“注重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效益”,即“注重学生实际,注重教材实际,注重课堂实际,注重教师实际,分层教学,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1、注重学生实际
这一条不难理解,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考验,我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特别是差生,学习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苦差事”,如果在课堂上不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就会越发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可能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而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这部分学生中的多数通过努力冲一冲还是很有希望的,相反,如果这部分学生真的成为班上的“累赘”,那势必增大负面效应,甚至给班上的正常教学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的每一节课总会有适合他们的例题和练习,而且在这些较为简单的题目中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恢复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课堂实际
课堂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以教师讲课的多少来衡量水平的高低,而是以学生得到多少来判断课堂效果的优劣,现实的情况是: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烦躁,例题记了几大篇,可是换个样子就不会做,原因是知识不过手,当然无法举一反三,效率无从谈起。而讲练结合的课堂不但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都显得很轻松,当然这是教师课前充分准备的结果,而且学生动手能力强,知识运用熟练,知识网络纵横联系自如,数学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出的舞台。
二、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注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也希望在生动活泼、和谐欢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势必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相当不利的。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数学学习的主动和旺盛的学习状态。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要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虽然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数学教学的范畴,然而它对数学教学所其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他们由于成绩较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我们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们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们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补充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认知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复习是一项高密度、高强度、高技术、大容量的特殊教学,是在认识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应让学生感到知识丰富,内容新颖,思维活跃。为此,便产生了数学教学怎样才能科学有序,高效扎实的问题。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应该如何教”,至于“学生是怎样学的”则研究甚少。我们的目标则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因此,我们的教学工作,首先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研究和掌握数学学习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指导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数学学习过程的意义在于顺应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即构建数学认知结构。
总而言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效率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