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龚瑜
摘要:基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实施以贴近现实的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促进该课程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培养之光照亮生命,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践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更加
如何让基于初中学生现实生活而展开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回归贴近现实而生活化,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而培育出具有社会要求的思想与行动统一,是我们有效落实新课标目标的重要探索。作为一门新课程,但还是担当着学生思想教育的之责任。只是在方式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活动性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吸引力,而新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国情、法律、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因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降低,甚至厌恶这门课程。我认为既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又要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现的方法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运用多媒体引进生活,加深学生对教材实用的理解
多媒体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直观性,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重要与实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利用好多媒体,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这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劳动者尊重教学的直观性,就充分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用手机拍摄了田间地头农民劳动的场景。更多的是拍摄学校内同学们做清沾,做劳动的画面。并把它们做成幻灯片,在媒体上播放,当同学们一看到这些场面,特别是有的同学看到自己在画面上,特别自豪,特别高兴,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对劳动的一种尊重情感。这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们对尊重劳动者,不再感到空洞了。在上完后面半部分内容时,我拍摄了学生做清洁后干净整洁的校园画面,也拍摄有学生倒垃圾不入坑肮脏画面形成对比等等。在媒体上播放时,很多学生流露出了不自然的表情,对这种不尊重劳动成果的做法都感到痛心,他们当然明了这种做法不对,也就对珍惜劳动成果理解到位了,学生接受教材内容也很直观,兴趣也特别高。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案例作用,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材中的案例,是把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联系的纽带,用好这些案例,是让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在这儿,只是需要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关系,使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用生活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例如,在教学《承担责任》时,教材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李雯是学校中的学习尖子,能歌善舞,是学校有名的才女。这样的生活案例,既现实又极具教育意义。在利用这个案例施教时,我在教学到这里时,开展了讨论交流,让班上每个小组讨论:我们班上有这种情形吗?参加课外的活动到底对学习有没有影响?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一类似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个小组将讨论结果作一个总结,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于是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老师叫她去排练舞蹈,她就不去,某某同学,音乐老师叫她去排练合唱,她也没有去,还有体育训练不去的等等。同学们找到了很多例子,有的说这些活动对学习有影响,有说没有关系的,并且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老师这时顺势利导,正面教育引导。同学们很自然地把教材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明白了怎样去处理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现行教材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与学生生活很贴近,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实施生活化的有效抓手。
三、充分组织现实活动,激发学生应用热情
新课标倡导活动性学习方式,这也是初中学生的需求。教学中我们如果将活动与学生情感态度、行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认知教学有机融合,就可让学生在现实渗活动中看到道德践行的应用而提升学习热情。有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道德与法治的践行能力,都需要以活动为载体的实践训练。现行初中教材的编排非常贴近生活的实际,注重学生参与和各种认知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道德的成长、思想的提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会学习”单元模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为知识而设目标,应强调在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加强合理娱乐、文明休闲的珍惜时间的做法引导。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活活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理需求,平时的娱乐活动方式等等,对自己进行一番诊断解剖。因此,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接受感染教育,要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方式,更容易接受,而且效果也好得多。
总之,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而生活化,是我们提高其课程教学有效性,增强育人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既是教育重点,也是难点。化解这样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唯要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刘芳,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J].学周刊,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