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努力方向,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课堂语文学习兴趣。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字、句的传授,而忽略了调节课堂气氛,导致学生课堂听讲味同爵蜡,兴趣荡然无存,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着眼小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一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 说、 读、 写”是学好语文知识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这四个方面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授课中,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听讲,而对学生的说、 读、 写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却忽略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说,方能收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阅读、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跟着写,下面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同时,要锻炼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譬如简单的课文内容,就尽量让学生表述,放开课堂上的话语权,多交给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完成。如此,多管齐下,方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法合理设置课文情境。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就会将学习语文当作一件快乐的的事情而乐此不疲且学习效果显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力研究创新课堂授课方式,合理设置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当前,教师应该依托互联网络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动画、视频的形式,采取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课堂授课策略,向学生再现课文内容情境还原。此外,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寓言故事比例很大,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感兴趣。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上台扮演,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运用图文对照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小学生阶段,由于天性的原因,学生对于图画的兴趣和想象远远超过文字本身。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多运用图文对照的授课方式,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文中本身就配有很多插图,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愿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重点内容和主题思想,提前准备一些图片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想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增加了授课的趣味性。
授课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率,从而使学生语文知识得到扎实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第一步。因此,课堂上最初几分钟的导课就显得十分关键,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关键就要看教师在授课之初能否巧妙地进行导课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愿意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方能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悬念并运用图片、音乐及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动态导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其产生探究的渴望。如此,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也为整节课的有效展开打下了基础。
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调节课堂气氛是衡量一个教师授课效果的基本“尺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不仅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美互动,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对教学进程的有效把控,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酿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符合教学规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没有尊重教学规律,大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生硬的灌输课本内容,而不注重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索然无味。为此,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教师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并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去接受知识,方能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