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激励之法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三中学 刘志娟
摘要:“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后进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他们普遍具有好胜、逆反、疑惧等心理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面对后进生,激励教学是积极有效的。
关键词: 后进生、家庭、社会、激励、进步
一、“后进生”
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不同的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无非以下三种 (1)是与家庭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从小娇惯的子女、离婚子女和留守学生,会借犯错来发泄心中的不满;(2)是多年的教育不当使之成为后进生,有的学生智力发育慢,学习困难,或是生性顽劣,性格爆燥,教师偶尔无心的不当批评,形成了他们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3)是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使他们无心学习,逃学、上网、赌博、早恋。后进生的成因是五花八门的,只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全面、彻底、准确的分析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教育才能见效。
三、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其一,有好胜逞能心理。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因而,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其二,有逆反心理。其三,有疑惧心理。其四,有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
针对以上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如下的激励策略催化其积极表现。
五、激励后进生策略
(一)、目标激励:古德和布鲁菲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越低,学生的成就动机越弱,这是造成后进生品德和学习均不良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教师应对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并引导学生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从而对差生产生激励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励: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样,差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情感激励:人都是有感情的,差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所以外表给人总是冷谟的,有时甚至有些不近情理。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有关事实证明: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是转化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教师应注意与差生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消除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对差生及时进行引导,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榜样激励:通过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差生产生一种感染和激励作用。差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常向他们讲述徐悲鸿、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名人原来学习基础也不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差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成功激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差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六)、关怀激励:就是对差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差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而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用一点点小事触发他们,使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积极上进。
(七)、表扬激励: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差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我们要多找差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来激励其进步。
(八)、家庭教育激励: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差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可以对其家长进行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强加意志,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来激励差生的上进信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郝洛克得出结论认为,人都是渴望被表扬的,人在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加快,思维更加敏锐,做事的效率也更高。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情绪会更饱满,从而奋发向上。对于后进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这样,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此外,作为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时候,记得带上四件礼物:微笑、鼓励、赞扬、目标。面带微笑与其交流、多给孩子以激励、发现闪光点及时赞扬并适时引导其制定恰当的目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一直坚持,不懈努力,一定可以用激励之法,唤醒后进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参考文献:
1.(美)杰里.布洛菲著 张弛 蒋元群译 2016.6《激励学生学习》;
2.(美) 罗伯特.J.马扎诺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05月 《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唤醒每个内在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