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教学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岳池县排楼小学校 刁思邑
摘要:在动态教学观指导下,就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动态化,特别是学生主体从形与思等方面动起来,更能彰显对话互动的信息互换,使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 动态教学观 有效实践 “动”起来
所谓动态教学观,就是让课堂不再沉闷的,让学生动起来学习的一种教学实践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实践犹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出来。而我们也在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教学新观念,那就是动态教学观。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不再是一家发声众人听,不再是“满堂灌”,取而代之是充满活力,颇具动感的互动课堂的出现。特别是在“双主”思想配合下,动态教学更极具效果,即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让初中学生在活动中既增知识又长能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动态教学观的指导下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一、让教学内容“动”起来
不论是纸质教材还是电子教材,其内容都是以文字或辅以图片来呈现的,其静止不动性难以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在全面践行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在“优教优学”理念指引下首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教学内容动起来,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对话中,从而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知道,让教学内容由书面走向视频是“动”起来的第一步,也是实践动态教学观的前提要求。作为实践者,应有较强的信息化素养能精心设计出教学内容的可动性和适变性,能使教材以图片、声音、动画或视频等方式动态呈现在学生视野中。例如《变化的三角形》一课的教学处理,我们就可利用几何画板这个信息化软件来展开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能让学生在三角形动态变化中看到“三角形的面积随三角形高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动态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使之信心满满,还能让学生通过拖动变化清楚地看到“高”的变化引发“面积”的数值变化的直观现实,降低了理解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化静为动而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而获得视频化、动态化效果,是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做之功,特别是在提效的数学课堂上,更能直观有效增强学生知识印象,这样比凭嘴百般苦讲要深刻得多,更经济、更利于学生记忆。
二、让教学氛围“动”起来
动态教学观的核心观就是让学生作为主体而“动”起来,不再被课堂沉闷而束缚身心,不再被教师独揽课堂而少了活动空间。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以主体姿态“动”起来,首先需要我们营造令人兴奋和愉悦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心理放松和强烈的探究欲。传统教学,教师身站讲台而居高临下,心持师道尊严而面带严肃,给课堂无形中就构筑起来了一道不能让人感到心理自由的空气屏障,让人深感窒息极不活跃,学生也只能被动听课或佯装学习。而动态教学观本身就具有“诙谐”之意的教学主张,让课堂有幽默进驻,有亲切的教学对话。因此,让教学氛围动起来就成为我们实践动态教学观的又一前提。
三、让学习主体“动”起来
具备了良好教学氛围支撑,动态教学观便迎来了真正的教学实践了。作为一线教师,应多策促“动”,平台促“动”,活动促“动”。
(一)让学生在“动”中思考。学起于思有疑则贵。培养学生动中思考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立体式分析推导,探寻问题结论。要达到这种效果,促进学生学会数学思想方法是前提,只有思想到位方法多样,动态思考才可能得到实现。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4x+2y=19时,课堂在情境中展开,诱导提问来要求学生由此来编一道问题,体现该函数。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编”出了多种生活实例。这样教学,让学生“动”中思考成为了促进学生思维活跃驰骋的重要平台,学生在举一反三中锻炼了脑,促进了思维的放飞。
(二)让学生在“动”中操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了动手与促进脑发展的重要关系,他的“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课堂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教学的重要性。实践也证明,让学生在“动”中操作锻炼手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触摸等亲身体验中构建起知识表象,加深知识印象。因此,在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来搭建动手操作平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去感知数学,经历数学。例如在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探索问题时,我们就可在学生有了一定计算机使用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时间,让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去弄清楚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与图像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在“动”中合作。“合作”己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主题词。在社会竞争加剧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00后”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合作意识是他们的共性。而在动态教学观的实践中,有效化解这一不足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多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兴趣,在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教给合作的技能与方法,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合作促进成功速来的乐趣,从而增强“我要合作”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以合作为主题的探究学习中来。
这就是我在动态教学观指导下的有效实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切让学生在“动”中进行,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完成学业,满怀自信地体验成功。当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作法,需要改进。我将在以后教学中作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不断丰富动态教学观的实践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动”出激情,“动”出思维,“动”出创造,并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真正构建起教的有效方式、学的无限策略,以利于更好的促进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杨庆红,数学课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的教学策略[J].教学研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