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探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安镇初级中学 李群英
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强烈要求,也是我们“双主双优”理念指导下的课改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从增强学生自学意愿出发,开放教学时空,加强方法授与和促进学生灵活实践四个方面去践行落实。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是人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立于竞争环境中而不败的重要筹码,特别是在知识快速变化、信息更新时期快的时代,没有较强的自学技能,他们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不能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或建设者。因此,作为奠基的初中数学这门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教育教学就不能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只顾“教以应试”的开展。新课标明文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应为学生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打好良好基础。而自学能力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更应得到强化和落实。因此,在初中数学这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多搭平台,多授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自学能力培养而成为现实。又特别是在我市“双主双优”教改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更应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之在提升自学能力过程中更能获得主体性和个性化精神培养,表现出一个“好之者”所具备的自学品质。下面,我结合课改精神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增强学生自学意愿---这是前提
教学实践表明,在愉悦、平等和民主的能令人产生放松感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将得到最大限度地激活,发现问题的效率会更高,欲望也越强。相反,教室里如果满是紧张、严肃和压抑的气氛而笼罩,学生往往就会缺乏勇于探索的信心,更没有勇于创新的实践意识和胆量。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个融洽民主,愉悦平等的和谐教学平台,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的意愿增强。这是我们发展学生自学习能力的前提,也是优化教优化学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而感到学与乐相伴,我们就应该强化趣味性教学而增强教之趣和学之乐,让学生感受到寓教于趣和寓学于乐的数学课堂魅力。心理学的研究让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理解的动力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这就为我们培养学生自学意愿就指明了实践方向。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使用谜语引入、故事开讲、唱歌活跃、游戏竞争、数形直观、动手操作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育。
二、开放教学时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保障
开放性教学是新课改促进学生主体性得以形成和提升的重要路径。作为教学实践者,传统封闭性施教的做法所导致的后果让我们看到了开放教学的迫切需要性。教育心理学理论多次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不是通过老师的解释或完全的间接的书本经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研究和经验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想方设法去展示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媒体或网络等实践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机并参与其中,获得良好学习以提高自学自信。教以应考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往往注重答案的标准化而忽视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帮助就缺乏能动性。而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则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直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作为了保障。体现在教学中,学生能思考的内容,教师尽量不多言;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尽量不参与;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尽量不帮忙。这“三不”,作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我们,应切记而不要在此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其学习独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们应明白并在实践中践行。
三、加强学习方法授与,促进学生向会学转变---这是关键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缺乏学习方法的人。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受教育者有良好学习意愿和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传授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培养并重,把方法渗透在知识“教”中,体现为“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么简单直接。实践表明,注重学法授与的教学,往往学生主体性更强,更有“我能”的信心。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应成为我们在竞争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实施的自觉意识。因这这是发展教学对象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四、扩大生活联系渠道,促使学生灵活实践---这是目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不是解答书本本上的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解决知识获取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知道,不论是增强学生自学意愿还是授与学习方法的落实,还是学生主体性增强而积极开展自学实践,都需要让学生有灵活实践的意识,包括学习上的灵活和解决问题的灵活,前者主要是因内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的灵活,后者是根据实际而选择不同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之中问题的思维灵活。当然,数学实践中最多的也是反哺生活的灵活。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在优化教学内容“教什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知识与现实融合的有效路径,提高知识与生活的通道平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来灵活学习数学。这是我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做的必要转变,也是我们教师优化教的必要前提。
当然,优教优学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其必要内容。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其教学环节,专设平台把知识传授与方法授与同步展开,让学生在提升知识宽度和密度的过程中实现方法获得感,并让二者共同作用,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能力保证,从而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董兴芬,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教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