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中“计算教学”的提效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城北镇延胜中心学校 龚艳红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中“数与计算”教学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为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担当。本文探讨了其提效策略实施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提效策略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直接反映到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和效果,也影响着学习质量。因此,加强计算教学策略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促进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数学教学,虽然也非常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过程中方法简单单一,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仍然未能真正实现。在近几年“优教优学”课改实践中,提效策略成为一线教师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核心追求。而我也在这样的实践中也加强了计算教学提效策略的总结与积攒。
一、加强计算教学提效策略研究的教学意义
以数学角度来审视,数学基本要素也就包含这三个方面:即数、量和形,这三个看似可以分别而论的因素,但实际上是紧密相联的,因为计“量”离不开“数”的计算,形的大小也需要数来量化和计算,即数形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对数的计算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实践也是如此。现行数学教材中,对数的计算分为有类别和章节,如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约数和倍数的寻找,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到了高段的通分与约分等,都是数与计算中的常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计算教学的提效策略创新,便有了重要意义。要知道,在数学中计算不仅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数学方法思想是学生数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学生数学感知强弱、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现实看,具有良好计算能力的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会从数和量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问题解决路径。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二、加强计算教学提效策略实践的教学开展
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平台,提高计算教学效果是促进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将提将策略广泛应用于教学开展实践中,让更好的教育效果惠及学生发展。
(一)不同数学计算内容教学应有不同实施要求。计算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是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实践者,应根据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实施要求,体现层次性和逻辑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对应的认知规律。值得注意的是,高低年级同样的内容,要注意计算速度的变化要求,对于低段学生,他们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发展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应注意实施要求的低起步,慢节奏,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层次分明。具体在制定实施要求时,应由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存储结构等现有数学能力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充分配合手、眼、脑协调作战,促进口算、“心算”和笔算方式的协调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越在低段,学生口算能力就越差,主要是他们数感没有充分形成。个别教师看到学生口算都错误较大时往往容易“怒从中来”,其实,对于低段小学生的错误不是由本人决定的,其错得多不多是由平均错误率来衡量的。因此,我们只能从学生错误中找到教学原因,而不要一味怪学生不细心。作为教师,应从训练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计算内容的复杂程度来考虑学生口算效果而不是一味从自我眼光来判断这样的题目学生应该能做得对。
(二)坚持能力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原则。学生运算能力提高不是三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持续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过程,细化培养要求,在1-6年级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具体应遵循的培养原则有:一是应细化培养要求,任务应明确具体,过程应循序渐进,每次均应强调过程;二是加强学生计算方法和算理知识的理解;三是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迁移;四是注意引导学生从计算灵活性从出发,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和技巧;五是引导学生作好计算后的反思,让他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反馈和总结;六是强加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竞争型实践训练,可通过“课堂夺红旗”或单元针对性检测来促进。
(三)创新计算新授教学方法。新授是学生某项计算新知的首次接触,为强调第一印象我们应创新计算新授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进门槛,以良好的信心去建构新的计算内容和实践操作。在这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对计算原理即算理的透彻了解,掌握计算法则,明了计算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然前提,没有以此为基础的计算实施,显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模仿”,而数学计算必须是要在充分理解算理上的实践,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算理和计算法则的新授教学,让学生弄清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着力提高学生计算基本功。
(四)使用直观教具来演示,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理解算理。直观教具。也称学具,在计算教学中可以这样认为,因为教师手中演示的“小棍小棒”之类的,学生手中往往也是同样的。这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无疑没有例外。随着年级的增高,这样的认为我们就应有些改变,如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及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以及他们进行混合计算时有求和、求差、求积和求商的变化,都说明了在学生数感提高过程中直观演示在介质上也有了新变化。对于抽象性较高的知识,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面前,演示手段就可从传统的实物过渡到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直观演示了。并且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往往更能聚焦学生视野而得到学生主体性的积极配合,在优化教中实现学的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当然,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提效策略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坚持把这项可以称之为小学数学最大模块“数与计算”教学得更有实际意义,能让学生在天天接触与实践中获得更有信心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张旁林,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对策[J].教学与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