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镇迪里小学 子学平
一、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2)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3)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1、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如:①你要去文具店买5本练习本,每本3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一家人去游乐场游玩,玩碰碰车每人每次4元,3人一次一共用了多少钱?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3、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是要看是否具有数学抽象的能力,数学符号变换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1、课前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2、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拍下来,并且做成课件。在课堂导入中,我把充满数学知识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发现原来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和圆。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3、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如:在教学完“相遇问题” 例题后,我问“现实生活中,除了相向而行,还有其它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很快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行走情况,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的事情,使抽象的应用题变为形象的生活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非常高。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4、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学生自己扮演营业员,自己去购物,在买卖过程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
1、找一找。我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学完“100以内数的读、写”以后,我让学生在身边找找100以内的数,有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号、年龄、家里的楼牌号……
2、练一练。比如,在教学完“8和几的进位加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几条信息:过山车每位4元,碰碰车每位5元,摩天轮每位8元,旋转木马每位7元。选2样你最喜欢玩的项目,并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钱。虽然那时还没接触人民币的计算,但因为所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事件,学生不但没有“这知识我们没学过”的感觉,反而觉得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数学用处非常大。
3、写一写。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是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