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实现的策略研究
吴宇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需求逐渐增大。美术馆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公共教育功能作为美术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术界对其研究逐渐深入,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馆 公共教育功能 实现策略
一、着力公共教育人才培养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美术馆对于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十分严格,要求其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学术背景。这种严格要求使得欧美国家的美术馆能够组织受欢迎的教育活动,并展现出良好的教育成效。这与其高度专业化的队伍密不可分。这些国家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视为其建设与运营的首要责任,因此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美术馆,都设有专门的公共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具体的教育项目。公共教育部门在美术馆职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充当着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相比之下,国内美术馆负责公共教育的工作人员虽然多数具备艺术专业教育背景,但缺乏系统而完善的教育培训,因此在组织、设计公共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逐步学习的状态。这种状况主要受我国国情的制约。随着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倡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美术馆也逐渐意识到开展公共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国内高校缺乏相应的对口专业,无法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及时输送高素质人才,导致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因此,美术馆需要具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有关公共教育专业知识的在职培训,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分阶段组织培训活动。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向馆内所有工作人员传递学术界、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促进公共教育馆校合作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教育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美术馆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实现良好的共育效果。美术馆通常将公共教育活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应当注重“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理念,通过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活跃学习环境,改变人们对美术馆的古板印象。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共同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延伸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增进整体教育成效,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一直被忽视,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美术馆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美术馆应加强宣传,与当地学校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公共教育课程。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站,方便人们了解美术馆的动态和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展品能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资源,通过观察、记录和体验,学生可以得到感官上的愉悦、知识的获取,以及情感、情操和眼界的拓展。
三、优化公共教育设施建设
美术馆在组织公共教育活动时需要适当的空间和设备支持。无论是讲座还是课程,都需要专门且独立的空间,并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以提升教育效果。对于已建成的美术馆,需要重新规划内部空间或进行改扩建以适应公共教育需求。对于新建美术馆,应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公共教育空间,以确保后续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效果。
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馆正在完善教育空间,特别关注公共教育功能的扩展。例如,芝加哥美术馆设置了教育中心、观众服务区和特展厅,其中教育中心为公共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大部分美术馆为儿童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区域,提供拼图区、绘画区等,这些教育区域中的物品都是经过美术馆管理人员精心设计的,所有桌椅都考虑到儿童身高,具体展示内容也着重于迎合儿童兴趣。而对于非教育区,设计也十分巧妙,比如将展品的介绍制作成活页书籍形式,实现了对参观者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值得我国美术馆参考与借鉴。
四、完善公共教育评价体系
近年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备受关注,各地美术馆推出的项目数量与形式不断增加。然而,对于这些项目的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在推进过程中表现的优缺点,却鲜有人关注。因此,公共教育项目的具体意义、目标受众及其实际效益,成为美术馆设计与推进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评估工作对于公共教育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相较于国内美术馆,发达国家对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评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评估能够使美术馆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公共教育活动的效果,并为未来活动提供参考,进而改进工作。
然而,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近年来逐渐深入,但对美术馆评级和认定工作的相关系统、机制和方法仍有所欠缺。这导致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详细规范的评估方法,使得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评估不够科学,活动常显形式化。因此,有必要完善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评估体系,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入手。
美术馆公共教育人员应优化自身教育观念,在规划和组织项目前,预先调查观众情况,明确目标受众,选择适应性更强的项目类型和规模。调研可采用问卷调查或组织座谈活动,以便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指导后续活动的开展。
在项目规划与实施中,工作人员应关注活动结果的调查,注重过程性评估,以实现对方案的动态调整。评估是对教育目标的检验,能为美术馆改进工作提供支持,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柴霖涓.基层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探讨[J].艺术评鉴, 2023(15):183-188.
[2]顾天予.面向少儿的美术馆公共教育研究——以江苏省美术馆"与美相约"系列活动为例[J].美化生活, 2022(24):3.
[3]朱贺萌,李琪.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中的群体研究——以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