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灵源小学 张永平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创新教学方式
1、强化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具体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第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三是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2、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具体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师爱为基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第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应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给每个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愉悦中增强学习动力。第三,建立情感多向交流机制。
3、采用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方式。第一,抓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设置悬念、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质疑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下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需要。第二,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可以减少探究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4、强化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多起点、多角度、多方向展开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办法有: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条件;根据条件提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通过对复杂数量关系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没大没小”有创新,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小组合作探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1)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对自学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相互得到启发和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二是通过讨论,归纳概括出规律、法则或结论,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深化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四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此外,还应通过变化讨论的节奏、采用多样化的讨论方式、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等办法,不断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注入活力。(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操作活动。在小组操作中,应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操作的方法,并把操作与观察、思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操作过程中获取信息、探索规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把小组合作探索的情况概括起来在全班进行交流,提出各组的观点和结论,展示小组探索的成果,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合作学习。
四、鼓励质疑问难,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设问,提高创新能力。将学习由老师教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观点,在教师设疑的情况下,要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那就要让学生在内心主动产生疑问。有老师问变成学生问。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长而久之学生都不会提问,学习比较被动。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设疑的欲望,有问才会有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设疑的思维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备课时必须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课要坚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问题要面面俱到,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形式要多样,即要有巩固性作业,也要有须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做出的作业;考试测验既要考虑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智慧在数学课灵动,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